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產品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前不久結束的“雙11”網絡購物節中,阿里巴巴全平臺*的農產品交易額就超過了45億元;拼多多在10月28日至11月12日期間,銷售農產品訂單量超4000萬單……
這一組組驚人的銷售數字背后,是我國旺盛的農產品消費市場以及日益增強的農產品加工行業。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2萬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9.8%,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2.3:1,規模以上企業達8.1萬家,年銷售收入過億企業數超過3.7萬家。
“農產品加工業為耕者謀利、為食者謀福,處于農頭工尾、糧頭食尾,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城市和市民,溝通城鄉、銜接工農、亦工亦農,被稱為離‘三農’*近的產業、與老百姓*親的產業,也被稱為農產品的第二次生命。”在日前舉辦的“全國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推廣活動”上,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說。
國際發展的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之后,健康性、營養性、便利性消費支出將大幅增加。2017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8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有望突破1萬美元,屆時消費結構將加速升級,大眾化、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特征會更加明顯。
曾衍德表示,消費與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連。過去經濟發展落后,收入水平低下,消費者有消費意愿卻沒有消費能力。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群眾的錢包鼓起來了,消費動力也隨之增強、層次亦有所提升,由過去的吃飽穿暖轉入吃好穿美、健康養生。農產品加工業要立足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聚焦綠色引領、技術創新、培育主體、產業融合、園區聚集5大任務,集中攻克一批引領性、突破性、復合型關鍵技術,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打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升級版。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認為,我國將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營養健康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新的歷史使命、戰略目標和優先領域。未來30年,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農產品加工業將迎來井噴式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戰略機遇期和關鍵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立以營養健康引導消費、消費引導專用原料生產、品種選育和種植養殖的全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和創新體系,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表示,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要以營養健康為目標,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