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收時節,在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田地里,指揮機車作業的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高興地說:“合作社規模經營土地5.6萬畝,今年種植普通大豆14000畝、有機大豆8000畝,大豆面積接近合作社經營土地面積的一半。”
作為我省大豆主產區,齊齊哈爾市依托自然生態優勢,在主要糧食作物中調減玉米面積的同時,推進發展大豆產業。該市近幾年大豆種植面積均在800萬畝以上,總產120萬噸以上,約佔全市糧食總產的20%。2018年全市大豆種植面積829萬畝,佔全省的15.3%,位居全省第二位。綠色、有機、安全,成為齊齊哈爾大豆的一大亮色。齊齊哈爾市農委副主任唐海波介紹,據初步測產,今年大豆平均單產300斤以上,比上年增加35斤以上,目前高油、高蛋白、“雙高”兼用型大豆專用品種率達到93%。2019年全市大豆種植面積有望突破1000萬畝。
齊齊哈爾市農委生產處處長孫培春說,為提升大豆標準化生產水平,全市各主產縣(市)結合實際,採取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結合,重點實施“壟三”高產栽培技術、壟間覆膜技術、大壟四行密植技術。特別是在縣級大豆高產示范區和鄉鎮級示范區內,整地、供種、播種等環節嚴格執行作業標準,為全市大豆標準化生產起到良好的科技支撐作用。
記者在依安縣上游鄉建明村農民劉光榮大豆儲存點看到,這里的“金豆子”顆粒飽滿。2017年,劉光榮種植高蛋白大豆500畝,今年擴大到700畝,平均畝產達到330斤。“大豆獲豐收加上種植補貼,今年收入提高了一大截,看眼下國家這么重視大豆產業,以后大豆就要變成‘金豆子’了。”正與劉光榮交談時,鄉黨委副書記王曉龍和副鄉長張立柱推門而入,送來當前*新的大豆收購價格信息,老劉心里樂開了花。
依安縣委書記李擁軍告訴記者,依安大豆品質優良。2018年,全縣深入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攻堅戰,實施規模經營、規方連片、優選品種、突出科技、高產高效等有效措施,加之大豆補貼大幅提升,農民種植積極性提高,全縣大豆面積達到近80萬畝,實現總產11萬多噸,銷售量超過2萬噸。預計明年全縣大豆種植面積將突破120萬畝。
這幾天,克東縣永和有機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忠全正組織工人把有機大豆裝箱。“今年種植的680畝大豆,全是做豆漿用的高蛋白大豆,有機大豆在市場*每斤10元。”
2017年,克山縣仁發合作社建立“仁發特賣”網絡營銷平臺,與阿里巴巴、一號店、京東商城等知名電商合作,推進綠色有機產品上線銷售。“我們生產的有機高蛋白豆漿豆,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銷往上海超市,平均每斤售價13元,畝純效益達到1200元以上,比普通大豆高出近10倍。”手捧沉甸甸的大豆,李鳳玉喜笑顏開。
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大豆提單產、降成本、增品質的目標,齊齊哈爾各縣(市)採取超常規措施,全力推進大豆擴種和輪作任務落實到戶、落實到地塊。在2017年實施輪作70萬畝基礎上,今年全市積極向省里爭取到兩批共202萬畝耕地輪作試點任務。在今年新增兩批耕地輪作試點中,大豆種植面積189.4萬畝,佔試點面積的93.8%,通過耕地輪作試點政策,促進了大豆生產的發展。在克東縣禹王大豆食品有限公司車間里,種類繁多的大豆深加工產品令人眼界大開。2013年,山東禹王集團落戶克東,建設大豆精深加工項目。2017年企業加工總量達到10萬噸,上繳稅金突破千萬元。克東縣委書記李柏春向記者介紹,作為綠色有機大豆主產區,目前全縣大豆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18萬噸,基本實現就地轉化,解決了“原字號”問題。同時全縣圍繞大豆產業擴集群,抓龍頭企業,擴粗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帶動農民擴大有機高蛋白大豆種植面積。2018年全縣188.5萬畝耕地中種植大豆102.6萬畝,大豆已成為富縣富民的“金豆豆”。
被譽為“中國高蛋白大豆之鄉”的克山縣,種植大豆全部為有機高油、高蛋白專用品種,全縣大豆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00萬畝以上,“雙高”品種大豆應用率在90%以上,克山縣被認定全國*的重要農產品(大豆)生產保護區,“克山大豆”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証,擁有大豆綠色食品標識11個。克山縣委書記劉國文介紹,克山依托“雙高”大豆的差異性優勢和未來的產業發展潛力,將大豆產業作為立縣產業強力打造,著力書寫好做大做強大豆產業這篇“大文章”。
2016年,齊齊哈爾市被國家質監總局授予“*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全市獲得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達20個,產品涉及大豆等8大類28個品牌。
採訪中,人們紛紛表示,綠色有機是黑龍江大豆的金字招牌,只要有強力的科技和政策支持,真正調動起種植大豆的積極性,重振龍江大豆產業雄風便指日可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