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貢柑上線銷售之后,*就賣了快10萬斤!”從事柑橘種植已有6年的廣東夏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細華興奮地說。朱細華所說的“貢柑”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丹霞貢柑”,皮薄多汁、味道清甜、口感爽脆,是其特色所在。近日,丹霞貢柑在電商平臺“每日一淘”上線后,銷售進度比往年同期加快了許多。
作為廣東省主要的農業大市,韶關市農產品資源豐富。近年來,韶關市積極引進了樂村淘、蘇寧易購、阿里村淘等電商平臺落戶本地,共同推動韶關農產品的上行。據了解,目前,韶關已建成7個縣級電商產業園、76個鎮級電商服務中心和300多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建成7個鎮級蘇寧易購直營店、33個農村淘寶服務站、136個樂村淘線下體驗店。九峰黃金奈李、北鄉馬蹄、張溪香芋、長壩沙田柚、丹霞貢柑、翁源三華李、翁源九仙桃、翁源蘭花等當地一批質量穩定、信譽良好的優質農產品搭乘電商銷售的快車,迅速提升知名度。
“去年原本的價格是挺好的,但是因為銷售進度慢,果子沒法一下都摘了。”朱細華說,2017年12月底的一場霜凍,讓還在樹上沒來得及銷售出去的柑橘受損嚴重、品質下降。“那會兒大概還有一二十萬斤在樹上,后來都只能一塊錢甚至幾毛錢一斤賣了。”說起之前的經歷,朱細華感慨萬分:“我們農民*愁的就是銷路。”
韶關是廣東的欠發達地區,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有2.46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地處粵北山區,韶關一度存在著交通不暢的問題。韶關市農業局黨組成員總畜牧獸醫師黃苑芳介紹,當地種植戶習慣了用傳統思路賣水果,他們通常只是零散地把收成交給合作社,再通過省內的線下店售賣,而很少去想如何做大規模、打造品牌。很多在廣東省內頗有美譽度的韶關特產,也因此鮮為外省人知曉。
即便是有了線上銷售渠道,也面臨著物流不暢的問題。韶關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彭長瑞介紹,就拿樂昌坪石鎮天堂村來說,當地的生姜種植已有400多年歷史,種植面積大,產量高。但是由于天堂村地處偏遠山區,物流不發達,協會幫當地對接的一些電商平臺在銷售當地產品時,就會遭遇沒有快遞上門收件的尷尬局面。“當地農戶只能將產品用班車搭運到樂昌市再走快遞,*就兩趟班車,大大提高了電商的物流成本,并且影響了物流的時效性。”
彭長瑞認為,目前社交電商平臺正處于流量紅利期,相比傳統電商有更猛的發展勢頭。在“每日一淘”上線的“丹霞貢柑”,正是利用此類電商平臺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針對年輕主流群體宣傳韶關、推廣韶關,讓消費者能夠熟悉、了解韶關作為優質農產品源生地,吸引到更多的網商來韶關采購本地農產品。
打通銷售瓶頸的效果立竿見影。夏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形式種植了100多畝“丹霞貢柑”,年產量大約20~30萬斤。電商渠道打通后,短短五六天的時間,這些往年12月底才能賣得掉一半的柑橘已經銷售一空。“剛剛還來了幾個農戶往這邊送果子,今天銷售的已經都是收購的別的果了。”12月2日下午,朱細華開心地和大家交流。
不過,彭長瑞也提到了眼下韶關發展農產品電商面臨的一些問題。“韶關屬于內陸城市,電商的物流成本高,與珠三角相比處于一定的劣勢,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韶關農產品的競爭力,圍繞電商發展加快建設快遞倉儲處理中心,迫在眉睫。”此外,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推動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提高韶關優質農產品的議價能力同樣勢在必行。
在電商平臺與供應商共建的分揀流水線上,剛下樹的貢柑被機器按照直徑大小分成不同等級,再由人工剔除表皮有花斑的殘次品,完成分級和篩選的水果會被送上包裝流水線,放在不同規格、印有“丹霞皇帝柑”的防震紙箱中。“兩次分選,我們也有了標準和品牌。”朱細華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