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是鄉村振興的抓手,農業智能化和信息化則是農業發展的有效助力。目前,新疆正不斷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大力推廣新裝備、新技術,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借助信息化發展成果讓廣大農民從中受益,實現新疆農業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12月的新疆大地早已被白茫茫大雪覆蓋,但在新疆農業博覽園里依舊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冬季的嚴寒。園區植物工廠里的水培蔬菜,只在LED燈的培育下,長勢旺盛,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監控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借助現代農業科技,我們在設施農業大棚里種植了各類有機蔬菜。”12月1日,新疆禾潤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鵬說,即便是在冬季,這里的有機蔬菜種植品種也能達到三十多種,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在電腦屏幕上就能實時查看農作物的長勢,觀測大棚內的濕度、溫度等指標,缺水、缺陽光、溫度過高等情況發生時,鼠標一點就可以及時化解"危機"。”烏魯木齊市水西溝鎮的十三座蔬菜大棚負責人周明告訴記者,這些日光溫室已經在電動化的基礎上實現了智能化,頂棚可以自動調節,天冷了系統自動加熱,天陰了系統自動補充陽光,全套設備的操控都是通過自動感應裝置來實現的。每座大棚旁邊都有一個操作室,里面是電腦設備,便于工作人員查看。由于實現了農業智能化,整個種植區只需要九個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
在烏蘇市,這樣的農業信息化手段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展。2016年,烏蘇市建成了新疆*縣市級農業物聯網平臺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80萬元,覆蓋3000畝土地,建有1個信息控制中心和3個信息采集站,“互聯網+農業生產”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遠程監測、全程溯源的智能化模式。烏蘇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苗向前告訴記者,今年,烏蘇市八十四戶鄉發展設施農業達1.1萬畝,該鄉巴海村建立了物聯網推廣試點站,智慧農業正在發揮作用。
因為掌控農作物生長節奏,農業生產面貌煥然一新,農民逐漸擺脫了傳統的種植方式,現代農業裝備和信息化的作用也在不斷顯現。
每年春季,在兵團第十師一八六團的農田里,都能看到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大馬力農機進行*春播,耕多深、間距多寬,都可以借助衛星系統掌控。在農機的駕駛室里,北斗導航儀甚至可以代替人工掌控方向盤,駕駛員簡單的操作便可以實現播行直、接茬準的播種要求。據悉,通過使用北斗導航,農機可日播種200多畝,千米播行垂直誤差不超過2厘米,提高了農業*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
農業科技化不僅限于播種。每年9月到10月是新疆棉花的豐收季節,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采棉機和植保無人機進行采摘棉花的場景也越發普遍。肖代軍是尉犁縣興平鄉統齊克村的農民,這幾年他都采用無人機給棉花打藥。“以前我用拖拉機打藥,600畝地得三個人花費兩天時間完成,現在采用無人機打藥,半天就夠了。”
截至目前,新疆有83個縣市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完善166個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5.3萬個,農機總動力2102萬千瓦,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84.4%。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新疆農業裝備和信息化建設正成為農業產業興旺的助推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