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銅梁區水口鎮大灘村大灘水庫的壩坎上,比趕場還鬧熱。上午7時不到,幾十位城里的市民開著小車匯聚在這里,他們在周末一大早趕到這里為了啥?為了購買水庫里的清水魚。
大壩一側安有監控和“嚴禁肥水養魚”“河長制”“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標牌。水面碧波蕩漾非常干凈,不時有白鷺等水鳥在水面起起落落捕捉魚蝦。一艘漁船剛剛靠岸,這群人就涌上前去,你一條,我兩條,不到一個小時功夫,近200斤花鰱、白鰱就被*一空。
“我們是今年10月13號開始捕撈庫里的白水魚的,每周只在周末捕撈,每次捕撈都不夠賣,頭幾天就要預約,搶手得很。”村支書蘇元富說,白鰱6元,花鰱10元,價格比市場高許多。
白鰱、花鰱本是在市場上司空見慣的普通的家魚,在大灘水庫何以俏銷,且價格比市場上高出20%。
“我們大灘水庫的魚完全是自然水源養大的清水魚,沒有下一顆飼料,更沒有施肥料,肉質細嫩無腥味,盡管價格高,但深受城里人歡迎。”蘇元富說。
許多人記憶猶新的是,這個有400多畝水面的水庫,前些年承包養魚,雖然魚兒的產量高,但發黑的水質產出的魚兒既廉價又沒有多少市場。
“那些年,水質太肥,死魚的情況時有發生,人還沒有走到庫邊就聞到一股臭味,撈上岸的魚兒有一股腥味,運到城里不好賣也賣不起價錢,更沒有人像現在這樣趕到庫邊來賣。”一位村民介紹說。
變化發生在去年興起的河長制。在推進河長制的過程中,村里將水庫實行了村集體管理,鎮里和有關部門聯手取締了電捕和野釣,清理了庫區環境。因白水養魚有利于凈化水質,鎮里于去冬和今春分三批投放了一萬余尾白鰱和花鰱魚苗。這些魚全部實行白水養魚,魚兒采食水體里的浮游生物自然生長。同時,大灘水庫多年來并未進行過清塘、清池,有不少自然生長的魚。
為了發展大灘村的集體經濟,鎮村兩級干部經過縝密思考,決定把大灘水庫作為集體經濟“短平快”的增收項目,循環養魚保證水質,定期捕撈出售水庫中的“生態魚”以增加集體收入。
“清水養魚雖然生長慢,但水庫的魚非常生態,既沒有施肥料也沒有施餌料,自然水域養出的魚品質特別好。”區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人曾仁圃說。
今年10月起,大灘水庫的成魚進入了捕撈期。為了樹起白水魚這張名片,鎮村在庫邊樹起大灘生態魚的招牌,同時廣為宣傳讓市民知曉。
更令人稱道的是,在鎮干部的建議下,村干部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把來賣過清水生態魚的客人拉進了群里。兩個月時間,群里的市民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已經有了300余人,群名正式更名“水口鎮大灘水庫生態魚群”。
而今,每到周六,市民們邀約著趕往大灘水庫感受捕撈畫面,購買生態魚。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