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新疆溫宿縣托乎拉鄉王俊的水塘畔迎來三位來自西藏阿里的客商,他們不遠千里到此,為的是考察在戈壁上養殖螃蟹的可行性。當看到活蹦亂跳的大螃蟹被撈出水面,看到那蟹肥膏紅的模樣,客商們決定跟王俊學養蟹,并邀請他赴阿里進行實地指導。
正是螃蟹欲上時
王俊,浙江商人,一直從事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2017年5月,他到阿克蘇考察當地環境準備投資建廠時,一眼便看中了溫宿縣的水資源:這里的天山*峰托木爾峰是一座天然的固體水庫,縣境內有許多雪帶冰川、大小河流,水質優越。經過精心挑選,王俊認為,托乎拉鄉的水質*,于是在這里租地建水塘發展水產養殖。
2018年4月,王俊從江蘇空運500萬只蟹苗到溫宿縣,投放在他的230畝水塘里進行試養,沒想到成活率高達80%以上。“這個成活率在內地一些養蟹成熟的地方也是相當高的了。”王俊說。
目前,正是螃蟹長成大量上市的時候。王俊的水塘里擁有超過400萬只成蟹,單只重量在100克左右,畝產值可達5000元。這些新鮮肥嫩的螃蟹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阿克蘇地區乃至周邊的喀什、庫爾勒等地的餐飲企業、超市、農貿市場紛紛找王俊訂貨,供需兩旺。
不久前,一家浙江杭州的餐飲企業也與王俊聯系,希望達成購銷協議,每天訂購500公斤螃蟹。這家企業的老板說,杭州人得知有*冰山水養殖的螃蟹都特別向往。但王俊沒敢接這筆單子,原因是螃蟹在本地尚且供不應求,他的企業也不具備冷鏈運輸的條件,萬一長途運輸中螃蟹大量死亡,損失可不小。王俊感嘆,他的螃蟹備受青睞,離不開背后的智慧和辛勞。
養蟹蘊藏大智慧
螃蟹非常嬌貴,對環境要求苛刻。為了給螃蟹營造好的生長環境,王俊帶領技術人員修建、改建水塘,將當地的水質、水溫等養殖條件與內地的進行對比,找出需要改進、調整和注意的問題。在攻破了池塘處理、水草種植、酸堿度調節等技術難關后,王俊花費10多萬元從浙江空運回近8噸的伊樂藻種在水塘,這種水草能凈化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同時,他又在水里放養了鳊魚、鯽魚、大頭鰱等魚苗,打造出一個穩定的生物鏈。現在,那些空運來的伊樂藻已經在王俊的水塘里茂盛生長繁殖,它們不僅成為螃蟹*的“素食”,更是這些“鐵甲將軍”們脫殼的“軟床”。王俊介紹,一只螃蟹一年要脫殼四五次,每次脫殼體重都會翻一番,而脫殼過程必須在水草上完成。
中秋節前后是螃蟹生長的關鍵期,也是養蟹人*忙的時候,這時的螃蟹已經成熟,會自己爬上岸上逃出水塘。*近一段時間,王俊每天睡得很少,天微亮就和工人起來抓螃蟹,把那些在防逃網前掙扎的小淘氣送回水中。而時間往前追溯半個月,整個水塘其實是小龍蝦的天下,螃蟹們則乖乖地躲在水中慢慢長大。王俊說,他在溫宿搞水產養殖,*初目的是養小龍蝦。可身邊的朋友及相關專家都認為,戈壁背景環境下養小龍蝦聞所未聞,不可行。王俊卻堅信,科技可以改變一切。
套養模式更增收
2017年7月,王俊從江蘇盱眙空運了100公斤蝦苗投放到水塘。由于養殖技術不成熟,當年的小龍蝦成活率只有60%,雖不理想,卻證明了小龍蝦可以在戈壁灘上成活。
小龍蝦的習性和食性與河蟹相似。2018年初,王俊調整思路,在水塘里套養小龍蝦、螃蟹、蓮藕等水產品。蓮藕可以給蝦、蟹提供自然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時蝦、蟹的排泄物可成為蓮藕的有機肥料。王俊聘請技術專家,按照小龍蝦和螃蟹的生活習性改造水塘環境。2018年4月,他同時向水塘投放了蝦苗、蟹苗。王俊說,這樣的套養模式還能讓同一個水塘在不同季節都有產出,大大提高了水體利用率。就在剛剛過去的夏季,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塘美景成為溫宿一大旅游盛景,讓人們大飽眼福。
更讓人欣喜的是,這次投放的10噸蝦苗成活率達90%,養殖出來的小龍蝦肉質韌性足、口感好,吸引了當地以及附近地、州、市的賓館、飯店、居民爭相訂購。王俊也乘勢給自己的小龍蝦注冊了“塞外蝦王”的品牌商標。中秋節過后,大部分小龍蝦都已經打洞開始抱卵,不好起捕,而這時恰是螃蟹長成上市的時候,水塘里的蓮藕也正處于采挖期。
一年來,王俊的水塘為當地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也給當地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一條新思路。很多農民主動找王俊學習養殖技術,而他不僅免費一一教授,還鼓勵大家抱團致富,向品牌農產品的方向發展。王俊表示,他愿長住溫宿,與當地農民一起努力,通過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助力鄉親們增產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