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聽說過這樣有趣的商業或農業模式嗎?比如把農田和養牛場搬到超市里;再比如餐桌上的清蒸魚一小時前就養在你座椅背后的立體魚塘里;又或者是在屋頂種菜開餐廳做宅配等,這些做法簡直是腦洞大開,但卻已經開始實踐了。
業內評論員徐春暉:傳統農業想要獲得提檔升級,多產業融合發展是一條不錯的道路。我們不妨通過一個事例來看看新零售是如何改變農產品流通的產品鏈和價值鏈的。
如果你有一頭豬,你會怎么辦?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把豬賣掉,一只豬的價值不就是200多斤肉的售價嗎?但在國外一家新零售企業里,情況大不相同。
在這里顧客能買到新鮮的豬肉,這是其中*層價值;這家企業把養豬場搬進超市,現場導覽的門票是第二層價值;在這里看到火腿和香腸的加工過程,還有專業人員現場講解,這是第三層價值;如果愿意,可以親手制作火腿或香腸,這是第四層價值;顧客看到了從養殖、到加工、再到烹飪的全過程,肯定會迫不及待的想美餐一頓,這是第五層價值。所以當新農業遇到新零售,會擦出很不一樣的火花。
有人分析,新農業跟新零售的完美牽手,將極大地推動我國農業發展,新零售將會成為農業發展的未來趨勢。首先,它將改變消費結構的升級,增加體驗式消費。希望農業企業做好品牌,提升產品性價比,另外一方面,要打造品牌價值內涵,提升和滿足新中產階層;其次是消費習慣的改變,一是要有線下“消費場景”,提供體驗式消費和定制化服務;二是產品要品質卓越、價格合理、服務高效。
面對新零售的到來,農業企業一定要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品牌農業建設;一定要實現線上與線下一體化。希望政府部門能與企業聯動,共同制定農業種養計劃,物流計劃,打造農產品品牌,拓展銷售途徑。
商業要升級,農業也一定要升級。有人說,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的O2O零售模式似乎成了大勢所趨,農業新零售或許能夠帶來在新消費刺激下進化的“新物種”。
徐春暉認為,新零售從表面看是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是借助技術進步讓商家更懂消費者,是靠新科技提供更豐富個性的消費體驗;而更深入的是在從農場到餐桌的環節,激活了以往未被發掘的價值鏈,并讓價值鏈有效傳遞。新農業+新零售,能夠帶動農產品飛上天嗎?不妨拭目以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