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魚米之鄉”洞庭湖平原腹地,湖南省益陽市南縣邦福稻蝦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將清冷的河水引入稻田。如今,正是小龍蝦產幼苗的時候。待到來年春夏之際,水稻和小龍蝦將在農田呈現“共生”景象。
農戶們沒有想過的是,這里的農產品能夠遠銷到香港。記者了解到,近日,在香港舉辦的2018年亞洲農產品展上,27款南縣“稻蝦米”亮相,吸引了眾多客商。5家香港經銷商與南縣米廠簽訂了200噸“稻蝦米”采購協議。
作為傳統的糧食生產大縣,南縣近年來大力推廣稻蝦生態種養模式。水稻加小龍蝦,不是簡單的等于“稻蝦米”,而是產生了不少神奇的“化學反應”。
“稻+蝦”,等于綠色農業。南縣副縣長武深樹說,水稻與小龍蝦在稻田中共同生長,蝦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為蝦供餌、遮陰、避害,大大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形成了綠色、環保的生態農業模式。
一些合作社和米廠建立了兩套系統。一是監控系統,在連片種植區安裝太陽能供電的攝像頭,360度遠程監測周邊農田是否違規施肥施藥;二是追溯系統,每一個批次的產品貼有一個溯源二維碼。“掃一掃”,便能看到從耕地、播種、植保到收割、加工、包裝全過程的影像記錄。
“稻+蝦”,等于品質農業。過去,由于稻米品質不高、價格低廉,“魚米之鄉”的糧食產業卻成不了“富民產業”。為了擴大市場,很多米廠不得不打價格戰,每斤大米的利潤*只有一兩分錢。
邦福稻蝦種養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陳治國說,采取稻蝦種養模式,選用優質稻品種,提高了稻米附加值。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增值賬”:現在每斤“稻蝦米”售價達到9元多,比普通大米翻了一倍。再加上養蝦的收入,每畝農田可增加3000元收入。這讓種田變得有利可圖。
“稻+蝦”,還等于互聯網農業。品質提升后,南縣的一些米廠開始嘗試“互聯網+‘稻蝦米’”。金之香米業是南縣一家“稻蝦米”龍頭企業,從2017年開始線上營銷。今年,他們又在插秧、收割等時間節點,邀請“網紅”做了12場網絡直播。
金之香米業銷售總監王敏說,他們準備明年在全國70家門店建設“智慧門店”。借助電商平臺的大數據,了解區域消費者的口感偏好,然后向門店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打造“稻蝦米”“爆款”。
據了解,2018年,南縣稻蝦種養規模達50萬畝,年產小龍蝦8萬噸,“稻蝦米”24萬噸。武深樹告訴記者,南縣“稻蝦米”能夠進入香港,表明“稻+蝦”模式受到市場認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