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已至小雪,當其它田地上的農民忙著種植小麥、油菜的時候,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大英鎮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536畝有機稻生產基地,卻是一派繁忙的收獲景象。筆者在現場看到,幾臺收割機來回奔波于稻田中,收割完畢后將水稻裝上托運車運走。
為什么這里的水稻收割這么遲呢?“因為我們選擇的有機稻種對生態環境的要求高,必須要滿足溫度適宜、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等特點,所以我們的水稻種植時間比普通的水稻晚。此外,為保證稻米的口感,防止出現腹白,加工時爆、裂腰的現象,在灌漿后期不像正常的水稻早早斷水逼熟,而是活養到老,所以收割期比較晚。”管理有機稻基地的安徽省耘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徐祝藝告訴筆者。
順著徐祝藝的指引,筆者發現在每塊田頭都有很多跟太陽能路燈一樣的裝置,還有許多掛著瓶子的竹竿。原來,為保證有機稻質量,基地采用農業自然手段對稻田的生態環境進行管理,安裝使用太陽能殺蟲燈、生物制誘蟲劑殺滅害蟲。
就在筆者與徐祝藝交談時,一群鴨子從稻田周邊的溝渠游了過來,負責養鴨的余宗清立馬從小屋中拿出食物進行投喂。“別小看這群鴨子,它們對水稻的種植可是很有幫助的!”余宗清介紹說,每年水稻移栽后的10天至15天,就會按照每畝10只至15只的標準放養15日齡的苗鴨,鴨子吃草和蟲子,肥田、除草、除蟲、防病一舉多得。
好品質自然就有好市場。提到有機稻的銷路,徐祝藝說:“我們的有機稻從來不愁賣,全部被我們的產業鏈企業高于市價訂購后,加工成大米,主要銷往福建、南京等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