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北京市國資委系統50家市管企業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開展了對北京市54個低收入重點村的“一企一村”結對幫扶工作。在結對幫扶中,市管企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助推低收入村發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特色產業,在特色農產品種植深加工、鄉村旅游業等領域*發力,促進結對幫扶低收入村早日脫低。
據統計,市國資委50家市管企業通過黨建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資金幫扶、教育幫扶和慈善捐助等形式,在低收入村開展155個幫扶項目,計劃投資1.09億元,已完成投資額1498萬元,吸納當地就業760人,帶動488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實現脫低。經低收入村村委會反饋,在市管企業對口幫扶的54個低收入重點村中7個低收入村已實現脫低,9個低收入村預計年底實現脫低。
產業幫扶激活發展動能。各市管企業針對低收入村原有農產品產量及附加值低的現狀,充分發揮自身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認真分析研究低收入村的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重點加強對村優勢農產品的品牌打造及渠道拓展,著力實現村生產方式向旅游度假、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等轉變,運用多種形式包銷村農特產品,在低收入村開展了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養蜂、木耳種植、中藥材種植等31個產業幫扶項目,計劃投入8674萬元,大力推進低收入村“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體系建設。
就業幫扶增強發展活力。為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低”,市管企業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擴大安置低收入村村民規模。公交集團入村舉辦招聘會,放寬招聘條件,幫助7名密云區太師屯鎮南溝村村民成為980路乘務管理員,4名成為公交車駕駛員。北京地鐵公司吸收13名低收入村村民成為S1線保安員,在發放遠遠高于同等職位薪酬的基礎上,還提供了享用三餐及職工宿舍的優惠政策。金隅集團協助開發了村內“綜合性事務”崗位,安置低收入勞動力77人。
在市管企業做好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的基礎上,市管企業注重幫扶脫低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派駐*書記和開展黨建共建的形式,用黨建引領、文化聚力的方式促進低收入村村民的思想轉變,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使低收入村村民擺脫精神貧困,實現了從“要我富”變成了“我要富”的轉變,努力打通*脫低“*后一公里”的問題。
黨建幫扶凝聚發展合力。堅持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把黨建作為幫扶工作的切入點與出發點是市管企業開展“一企一村”結對幫扶工作的鮮明特點。各市管企業通過幫助低收入村建設黨員活動室,設立黨建宣傳專欄、黨建文化宣傳墻、設置村集體榮譽榜等形式,讓低收入村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帶頭致富的信心。同時,市管企業選拔20名*干部擔任低收入村的*書記,引導低收入村周邊資源,免費為村民提供樹苗、化肥,幫助村民致富。
此外,市管企業還通過無償愛心捐助的形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愛心幫扶活動。首鋼集團針對延慶區香營鄉黑峪口村空巢老人比例較高,幫扶經費不足的實際情況,每年為村老年食堂捐贈價值25000多元的糧油米面,為老年餐廳長期開辦創造了有利條件。北控集團在今年雨季,向受災的密云區馮家峪鎮西白蓮峪村村委會捐贈價值120多萬元的款物,緩解了受災村民的燃眉之急。
文化幫扶引領發展風尚。市管企業在幫扶過程中堅持文化自信,注重挖掘低收入村的傳統文化,將低收入村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獨有的文化品牌。軌道公司為昌平區南口鎮居庸關村設計將花瓣與群山、長城、村莊融合為一體的村徽村旗,激發出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工美集團“國禮”設計團隊,根據門頭溝雁翅鎮山神廟村村戶間流傳的山神傳說,完成村視覺識別設計,打造出特有的山神形象,并以此設計開發包含農特產品包裝以及絲巾、茶具等旅游紀念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