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干么咱干么。”一句俗語道出了傳統農業的“痼疾”。然而,隨著“互聯網+”大潮涌動,人們眼中*接地氣的農業與*新潮的互聯網之間,正在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
12月10日,山東聊城市*郵農場豐信郵農場項目在冠縣范寨鎮啟動。這標志著“互聯網+”作為互聯網思維的落地實踐模式,已經開始在聊城市農業領域開花結果。
什么是郵農場?
“郵農場服務平臺,確實為老百姓解決了種地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在談起新模式的優點時,范寨鎮寧辛莊村服務專員王美英介紹說,農技專家當場給莊稼問診,每畝地打多少克藥、配多少水、怎么打,都講得很明白。目前,我們村150多戶村民對這一服務都非常認可。
當前,服務“三農”面臨的主要難題是農村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度不夠。一些“三農”服務項目的實施方不了解或沒有能力滿足農民的切實需求,而農民的迫切需求也很難找到適宜的服務主體。而郵政企業具有流通服務全覆蓋的先天優勢,并形成了以通信、物流、金融為主的三大業務格局,有實力向社會綜合服務層面拓展和深化。
“郵農場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農技服務深度融合,建立起天上有網、地里有人的立體服務體系,幫助農戶實現科學化種植的模式。”豐信郵農場項目組成員王浩說,郵農場以“互聯網+農業”的方式為農戶提供種植方案、農資精選、田間巡查、技術指導、災害急救等一站式種植服務,實現農業種植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如何服務于民?
“農村淘寶、京東、蘇寧……”近年來,不少優質農產品在這輪互聯網風潮中搭上電商快車暢銷全國。然而,“互聯網+農業”絕不只是發展農村電商?;ヂ摼W與農業的“聯姻”,也遠非開個網上地方館、點擊鼠標接入那般簡單。
作為全市*郵農場項目,豐信郵農場將互聯網思維引入農業,在“新農業”的藍圖中,將技術專家、農科院、種植專家等進行整合,讓數據在產業重塑中“活”起來,讓農業開始變得“會思考”。“農戶可以通過微信關注農場公眾號,時時享受農事提醒、農技咨詢、科學種植知識學習等服務。”王浩介紹,郵農場用科技的力量挖掘增收潛力,加快“智慧農業”發展,將農民從體力活、苦累臟中解放出來。
更重要的是,郵農場項目通過互聯網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模式,改變了農業的生產和組織形式,改變了農村和農民的面貌,讓農民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
為鄉村帶來什么?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所有新事物的產生和流行都要看能為社會帶來什么。郵農場項目更是如此。
“現在,村里年輕人出去打工的多,勞動力少。作為村里的帶頭人,我有責任通過郵農場這個服務平臺,讓村民省時、省力、省心。”范寨鎮小井村黨支部書記左玉俊說。當前,土地流轉、種植托管是大勢所趨,也正因如此,范寨鎮的村民都非常樂意參與到郵政農平臺中來。
于農業而言,郵農場項目全面使用手機終端進行信息采集和服務管控,加速了農業信息化進程??茖W化的種植管理能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加強農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于農民而言,專業的專家團隊、完善的種植方案、健全的農民培訓體系、信息化咨詢和管理手段有助于農民向職業化轉變。同時,郵農場項目可以帶動就業,集約化土地管理產生剩余勞動力,托管服務可解決外出就業等問題。
一頭連著電腦,一頭連著大地。豐信郵農場項目的啟動,為聊城市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種下一顆神奇的種子,我們期待著這顆科技的種子在魯西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