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來說說確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農村土地確權面積如何測量?“多出來的土地”歸誰,該怎么處理?
一、農村土地確權面積如何測量?
我國的土地確權工作主要采用實測法,還有航測法加以輔助。
實測法是適用于土地價值較高、土地利用集中的近郊、城鎮等地,這類型的地方,地塊細碎,對面積、空間位置精度的要求較高,用實測法更能保證測量精度。
而一些土地價值較低,土地利用分散,地塊較大的山區、丘陵以及實測無法到達的地區,就適宜用航測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總的來說,當前土地確權,是航測與實測相結合,將各農戶的土地坐標、房屋坐標等數據上傳,與衛星、航拍等數據比對,確認無誤后,再由各農戶進行確認簽字,測量結果是比較*可信的。
之所以現在測量的土地多出這么多,其實并非都是測量的錯。而是因為有的荒地變成良田、有的土地聯合成片、有人謊報土地面積、以前的測量方法不*等。
二、“多出來的土地”歸誰?
實際中,土地確權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情況。“多出的土地”來源不同,本身的性質便存在差別,不同情況的處理方式也不太一樣,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測量技術原因
算算時間,二輪承包距今已有約20年。當時測量耕地面積的技術相對落后,很多地方都是拉著皮尺,估摸一下大概;另外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地方在地貌地形上發生變化。
這次土地確權,技術先進,*度高,確定耕地“四至”可以*到厘米。結果就是原來粗線條測量的隱形面積被顯現出來,即實際測量的面積可能比原來測量的面積大得多。
2.處理方式以江蘇省武進區為例
按實際面積確權頒證,確權證書上注明兩次測量的面積。如果地塊是種糧的,國家的糧食補貼還是按照二輪承包時確定的面積計算。
3.個人開荒問題
現在很多農民除了自己的耕地外,還額外開荒一些土地用于種植農作物,原則上這種私自開墾行為是不合法的,所以對于開荒多出來的土地是不會給開荒者頒發土地確權證書的。
對于荒地的處理,需要通過全體村民集體協商,并上報給上級政府進行確權登記,村民個人是無權利獲得荒地的確權的。不過多數地區在實際操作中,仍然由開墾的農民繼續耕作,并沒有收回超過面積的土地。
以安徽省滁州市為例
當地對于農民開墾出的河灘、荒地并不予確權發證,實際操作中依然由開墾的農民繼續耕作。
4.開墾占用集體土地
農民私自開墾占用的集體田間道路、溝渠等土地,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管理使用的建設用地,不能確定為農戶家庭承包地進行確權登記頒證,這部分土地將被收回,恢復原貌。
5.搶種的集體機動地
村組集體經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由集體統一經營管理,按照法定程序由村民會議審議同意后,可依法承包給農戶。未經法定程序審議,農戶私自搶種的集體機動地,對其承包經營權依法不予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由集體收回統一經營管理。
6.農戶故意隱瞞數據
原本承包的土地面積就是4畝,但有些農民為了少交農業稅,故意少報了1畝地數據,造成統計上的偏差,這1畝地就是人們常說的“黑地”。對于“黑地”,在土地確權時應計入確權面積。
如果面積出入不大,一般來說根據事實說明情況,依照實際面積依法確權頒證,登記時需要將前后兩次的耕地面積都標注清楚。如果面積出入較大,將實施“有償使用”或“退承包地”的辦法,至于超出土地面積多和少的標準各地也有明確的規定,由各自村集體協商。
綜上,如果此次確權工作中,自家耕地的實測面積大于原來二輪承包時候的面積,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農友們可以借鑒參考,以便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農村土地確權是大事,通過土地確權能夠有效保證農民的財產權益!所以對于土地確權,一定要上心。測量前對自己擁有的土地面積要了解,測量后也要多關注。另外,土地確權這個過程中,費用由政府買單,不需要農民花一分錢!要是有哪個地方發一個確權證書還要收錢,那都是不合法的。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