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廣西平南縣新益村:小龍眼種出新農村
廣西平南縣新益村:小龍眼種出新農村
農業網   時間:2018/12/16 9:16:00  來源:新華社  閱讀數:383

  “我負責提供技術和管理,你們出人工,只要按照規定的要求來種植,我一定按照合同價收購你們的龍眼。”12月初,冷空氣給廣西帶來了連綿降雨,氣溫普遍降至10攝氏度以下,而在平南縣安懷鎮新益村的石硤龍眼種植基地內,平南縣穎綠龍眼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駱小敏與村民們聊得火熱。

  石硤龍眼因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品質優良等特點備受市場歡迎。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新益村以發展石硤龍眼產業為抓手,堅持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道路。如今,產業發展在帶富當地村民的同時也讓新益村“更靚”了。

  走進新益村,一條條水泥路將全村15個自然屯連接在一起,一棟棟樓房散布在成片的龍眼樹間,休閑步道修進了果園里,籃球場、老人休閑中心等文娛設施一應俱全……

  然而在改革開放前,新益村只是一個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村民只能依靠種植水稻、木薯、紅薯才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的窮山村,農民年人均收入僅100元左右。“那時候村民們的住房以木瓦房和泥瓦房為主,全村沒有一條能夠通行汽車的路,晚上沒有電,群眾的文化生活很單調,村屯環境非常差,垃圾經常亂堆亂放。”新益村黨委書記盧金全說。

  1978年起,借助國家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部分村民開始探索種植荔枝。“那時候種荔枝完全是因為看到周邊縣有人種荔枝,我們也就照貓畫虎去做。”駱小敏說,“缺技術、缺資金、靠天收,當時種荔枝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并不大。”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一心想改變貧困落后狀態的新益村村民開始將目光轉向在本地已經有著近百年種植歷史的石硤龍眼。“石硤龍眼是我們身邊的寶貝,在很長時間里我們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村民曾憲盛說。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不少村民開始利用山坡和旱地種植石硤龍眼。

  從1992年開始,駱小敏和丈夫一起承包土地嘗試種植石硤龍眼。到2008年,取得一定成績的她又帶動105戶村民一起種植了700多畝石硤龍眼。

  在駱小敏的果園里,她指著低矮茂盛的龍眼樹說:“以前的龍眼樹有兩三米高,采摘困難。我們后來主動將果樹矮化到2米高以內。矮化后,每畝龍眼的產量可由原先的1500斤提高到2500斤左右,日常管理和采收也更加方便。”

  曾經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的曾憲盛上世紀90年代末返回新益村種了20多畝石硤龍眼。2011年,三層高的樓房拔地而起,取代了曾憲盛家住過三代人的木瓦房。

  目前,在平南縣政府扶持和新益村輻射帶動下,平南縣石硤龍眼種植面積達20多萬畝,成為國內重要的龍眼產區,并獲得“中國石硤龍眼之鄉”稱號。

  今年10月,以新益村為主要種植區的平南縣石硤龍眼產業核心示范區入選第六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伴隨著示范區建設的不斷完善,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現代化滴灌、病蟲害綜合防控、高效采摘、商品化包裝等先進技術在這里得到充分應用。

  口袋逐漸鼓起來的新益村村民也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早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村就開始在主要道路兩旁安裝太陽能路燈,同時還雇有專門的人員進行衛生清潔工作。”盧金全說,“目前全村15個自然屯已建成7個籃球場和4個老人休閑中心,牛歌戲等本地傳統文化也得到傳承和發展。”

  今年,新益村積極幫扶周邊村屯共38戶貧困戶參與到石硤龍眼種植中來,讓貧苦戶共享龍眼種植帶來的幸福生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