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蹲在工廠,領臺機器回家加工,務工務農兩不誤。”日前,在湖南漣源市楊市鎮賽里社區宏源手表帶廠,貧困戶曾小冬正在“送貨”。依托在家加工表帶,她和丈夫謝輝每月能賺5000多元。
近年來,漣源市全力實施“漣商返漣”戰略,通過以發展脫貧產業為重點,著力激活農村“造血”功能,打造一批可持續收益、有帶動能力的特色產業。該市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和入股分紅、勞動就業等方式,已引導38家漣商企業直接參與聯村幫扶,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2個。其中“康麓生物”已在鄉鎮建設基地12個,將“臭皮柑”加工成高附加值產品,聯結貧困戶4500人。另有64家龍頭企業在86個貧困村建有種植和養殖示范基地,覆蓋率達58%。歸國留學生龔光輝創辦的“天柱山禽業”實行養殖品種、飼料供應、疫病防治、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五統一”,已聯結貧困戶1500多戶。
同時,漣源依托農民合作社發展特色種養、生態休閑、來料加工等特色產業;通過生產標準、經營品牌、管理規范、成員素質建設,推進農民合作社的提檔升級。目前,全市農民合作社已達1069家,輻射帶動農戶10萬余戶。2017年度,漣源市累計脫貧25131戶、72920人,退出貧困村39個,在全省脫貧攻堅考核中,從一類貧困縣(市)倒數第二名躍升至前四名;全市農民合作社成員年人均純收入達8160元,比普通農戶高出16%。
今年,通過深度調研和科學布局,漣源進一步將扶貧產業做精做細,已累計帶動12.2萬名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占全市貧困人口的80%。今年底,該市有望實現79個貧困村出列,34868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將降至4%以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