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團破天荒易主、豬料企業搶占水產市場——盤點2018飼料行業十大事件
飼料企業的趨勢是從生產企業向服務企業轉型。養豬企業的趨勢是從經驗養豬向數據養豬轉型。整個行業在轉型,龍頭飼料行業率先破局,預示著畜牧業進入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新階段。
一、大北農、天邦、唐人神引入國資
今年,行業整體不樂觀,上半年養豬虧損嚴重,下半年又受非洲豬瘟困擾,不少上市企業陷入困境。近期,國資紛紛入股農牧巨頭,包括大北農、天邦、唐人神等。
國企浙江省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農發集團)將以6.96億元的價格收購天邦股份10%股權;唐人神擬將其所持公司58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6.93%)協議轉讓給湖南資管;大北農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邵根伙擬轉讓股份于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欲引入國資穩定經營狀況。
養豬虧損給企業造成重大打擊,而大北農除了養豬虧損外,邵根伙收購的中國圣牧上半年已經虧損11億元。
行業一旦變天,幾十年的積累就要從頭來過。在資本市場,上市企業看起來生命力很強,同時也很脆弱,有人嘗到了甜頭,也有人吃了不少苦頭。但是無論如何,畜牧行業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二、血漿蛋白粉暫停用于飼料中
近期,非洲豬瘟在多省發生,有行業人士指出,血漿蛋白粉有可能稱為傳播非洲豬瘟的隱患。9月13日農業農村部發出公告,飼料生產企業暫停使用以豬血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產豬用飼料,這意味著行業內普遍使用的血漿蛋白粉將退出市場。
不少飼料企業紛紛將已添加血漿蛋白粉的飼料召回,并且對外承諾不再使用血漿蛋白粉。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哪種原料可以直接替代血漿蛋白粉,但是從功能替代角度出發,使用酵母提取物、昆蟲蛋白等也能起到提高飼料適口性和消化率的作用。
本次血漿蛋白粉的停用,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關注,飼料企業也及時調整。政策的落地同時也決定了一批企業的興衰。
三、2020年全面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7月,原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動物專用抗菌藥耐藥性逐年增高,影響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全部退出。同時,農業農村部公布關于2018—2021年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
減抗、禁抗喊了這么多年,農業農村部終于給出了*終的期限。早在前幾年,就已經有不少飼料企業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致力于無抗飼料的研發,包括九鼎、安佑、雙胞胎、金新農等。飼料無抗在部分豬場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想適用于所有豬場,還是有難度的。
四、中美貿易爭端推動豆粕價格暴漲
6月,美國提出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接著,中國也予以反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包括美國大豆。
我國大豆嚴重依賴進口,每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高達3000多萬噸,占了中國三分之一的用量,關稅提高意味著豆粕進口成本上升。消息一出,豆粕價格猛漲,局部地區甚至突破4000元/噸。豆粕漲價也帶動飼料價格上漲,今年飼料價格經過多次調整,也給行業帶來一定影響。接下來,豌豆、菜粕、棉粕等替代豆粕的現象會很普遍。
五、金新農平倉危機下擬10億易主
12月9日,金新農披露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舟山大成欣農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以10.69億元的價格,出讓其所持有的金新農24.70%股份給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控股有限公司或其指定方。如果交易順利完成,灣區聯控或其指定方將成為金新農新的控股股東。
金新農以教槽料起家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前幾年進入養豬領域,收購了不少豬場,以資源整合的模式快速發展。但今年養豬行情不好,環保形勢嚴峻,金新農也虧損不少。飼料上市企業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讓人不禁感嘆,資本市場是天使也是魔鬼。
六、海大、雙胞胎飼料銷量突破1000萬噸
雖然今年整體養殖環境不樂觀,但仍然有部分企業逆流而上。今年,飼料行業新增兩家銷量突破1000萬噸的企業,那就是海大和雙胞胎。這是繼新希望六和之后,進入千萬噸級別的飼料企業。也就是說,2018年有三家銷量超過1000萬噸的飼料企業,是真正的飼料巨頭。海大增長又快又穩,每年飼料增量在100萬噸左右。而雙胞胎今年也新建了13家飼料廠,能完成1000萬噸的飼料銷量。
七、豬料企業進軍禽料、水產料領域
這幾年拓寬生產線的企業不少,包括大北農、柯恩、雙胞胎、安佑、播恩等等。
繼大北農宣布進入水產領域后,2017年,柯恩就也啟動了水產膨化生產線項目。今年就更熱鬧了,雙胞胎在提高豬料產能的同時,也加快了禽料、魚料的布局。曾經,雙胞胎的宣傳語是只做好豬料,而現在也要布局禽料和魚料。播恩目前已經在生產銷售蛋雞料,2019年將進入水產料領域。同樣的,安佑也將在2019年進軍水產領域。播恩董事長鄒新華表示,水產料競爭并不激烈,豬料企業也要去搶一杯羹了。
相比于豬來說,魚、蝦、蟹的品種很多,而水產料只有幾家大企業占的市場份額高,比如海大、通威、恒興、粵海等,還有不少仍未觸及的長尾市場,豬料企業做水產料很有看頭。充分利用資源,不放過任何一個盈利點,這是未來飼料企業的方向。
八、豬料蛋白標準*降至12.5%
10月26日,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批準發布《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兩項團體標準。現行的GB/T5915-2008《仔豬、生長肥育豬配合飼料》中粗蛋白含量只提供了下限,如仔豬飼料前期(3kg-10kg)中粗蛋白的含量不低于18%。而團體標準給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劃了一個上限,即仔豬飼料前期(3kg-10kg)中粗蛋白的含量不得低于17%,也不能超過20%。
這是中美貿易爭端拉開帷幕后,行業作出的應對措施。團體標準發出后,新希望六和、唐人神、大北農、正邦、中糧、雙胞胎、金新農、揚翔等29家企業承諾采用兩項低蛋白團體標準,他們的飼料產量占全國的60%。
飼料企業眾志成城,在關鍵時刻體現了大企業的擔當。當然,該標準的實施還會面臨不少問題,特別是肥育豬后期的蛋白含量降低到13.5%,甚至是12.5%就很考驗配方技術,而投入市場還會面臨市場考驗。
九、農業農村部推廣散裝料
1月2日,農業農村部發文表示要加快推進飼料散裝散運工作。2016年,我國畜牧業消耗配合飼料超過1.8億噸,散裝散運飼料僅占10%,遠低于發達國家70%的水平。
某飼料企業高管告訴《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散裝料節省了包裝袋和部分人工費用,大概比有包裝的飼料節省成本40元/噸。但飼料行業中做散裝料的企業并不多,散裝料需要大豬場群體的支撐。據了解,漓源將散裝料必須的豬場設備租給養殖戶,在業內做得很好,此外,大北農、揚翔、傲農等企業也正對外推廣散裝料。
十、飼企用“豬臉識別”技術顛覆養豬模式
今年,養豬業多了個黑科技——“豬臉識別”技術。豬臉識別是指利用傳感器、攝像頭等采集豬的視頻、圖像,利用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和豬的行為特征,對豬只的身份、生長狀態和健康狀況做出判斷。
近日,京東成立了京東農牧公司,并且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李德發院士合作,研發并推出智能養殖解決方案。揚翔與影子科技合作,共同推出“FPF未來豬場”,通過大數據,把“人、豬、物、場”搬上互聯網,進行智能管理養豬。京東、揚翔,包括之前特驅與阿里合作,都用到了豬臉識別技術,該技術克服了飼養員寫數據、錄數據、改數據的管理難題,提高養殖效益。
飼料企業養豬往往能玩出新花樣,高科技對養豬行業將是顛覆性的革命,不得不說,養豬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