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聊著天,一邊還賺錢。”在蒲公英收獲的季節,80歲的劉玉蘭經常到村頭的合作社門前,與周邊的貧困戶、留守老人一起,坐著馬扎、曬著太陽,挑揀蒲公英。“*能賺好幾十塊錢呢。”劉玉蘭說。
劉玉蘭家住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五峰山街道陳莊村,這里的多數家庭世代以務農為生。長清多山,當地不少老百姓常用蒲公英等山野菜做菜、包包子。看到當地山野菜長得比較好,陳莊村黨支部書記石英先打起了蒲公英的主意。在她的帶領下,當地成立了長馨綠野種植合作社、山東耕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周邊土地300多畝種植蒲公英,開發蒲公英系列產品。
一開始,合作社烘制出來的蒲公英茶只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和朋友介紹等方式銷售,后來借助電商平臺和旅游營銷等方式,銷售區域已覆蓋全國。“去年一年茶葉銷售了10萬斤,營業收入達2000萬元。”石英先說,接下來,蒲公英酒、蒲公英酵素等蒲公英系列產品也將走出研發室進入市場。找到了致富的新門路,合作社開始帶領鄉親們大面積種植蒲公英。
當地村民說,合作社無償提供蒲公英種子和技術指導,與貧困戶簽訂回收合同,以每公斤3元的*價收購。如果收成不好,一畝地合作社給1000元保底。陳莊村貧困戶張愛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畝地1年可以長6茬,一茬可生產1500斤左右,年畝產近1萬斤。“我這1畝多地1年就能收入1.5萬元,今年就能實現脫貧。”
如今,陳莊村及周邊8個村的100多戶種植蒲公英,解決了126名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當地形成了集蒲公英開發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綜合產業鏈,蒲公英逐漸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致富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