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麗江古城農商行致力補齊農村金融服務短板(圖)
麗江古城農商行致力補齊農村金融服務短板(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2/28 9:12:00  來源:麗江日報  閱讀數:393

農村金融

  “現在方便多了,每到街天就能到銀行取錢,有卡的平時就能在ATM上取錢。”云南麗江古城區金江鄉村民和大媽說。回憶起8年前沒有金江服務站時的種種不便,她說,“以前外出一趟很不容易,養老保險不方便交也就不交了。取錢不方便,村里就盡量以物換物,或是找鄰居借錢先應急,用錢、存錢都非常不方便。”

  2010年,根據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古城農商行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的號召和支持下,成立了麗江市古城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金江鄉(村鎮·簡易)服務站,即現麗江古城農村商業銀行金江鄉(村鎮·簡易)服務站,這也是古城區*正式掛牌的村鎮·簡易金融服務站。服務站的成立為解決偏遠鄉鎮金融服務缺失問題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據服務站客戶經理張國軍介紹,服務站目前擁有標準化柜臺,還配備了一臺自助取款機。主要受理村民存款、貸款,農村養老保險金的支取和存繳,惠農補貼的支取,烤煙款的發放等業務,能滿足基本金融服務需求,還利用移動支付、互聯網支付等新興電子支付方式,提高了金江鄉村民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支付結算的普及率,使村民獲得金融服務更有保障、更持續。七河支行的客戶經理還會不定期下鄉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增強了金江鄉村民的金融知識和安全防范意識,進一步構建了和諧的金融關系。“服務對象有特殊情況,特別是身體傷殘的客戶,我們還會開展入戶服務,雖然我們人力有限、時間有限,但我們每次工作都盡可能地做好服務。”張國軍說。據介紹,自服務站成立以來,累計發放貸款3086萬元,惠及農戶784戶。

  金江鄉金江村委會村民和鳳明是農商行長期扶持的對象之一,近年來,農商行提供的貸款服務讓他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和鳳明說:“申請的貸款主要用來種植烤煙和供孩子讀書。*次申請貸款時只貸到了2萬元,但在這筆貸款資金的支持下我擴大了烤煙種植規模,當年的烤煙種植收入明顯增加。如今,我可以貸5萬元了,明年考慮養更多的豬和牛。”和鳳明對古城農商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十分滿意。 8年來,七河支行承擔了金江服務站的服務工作,每個月的15號是金江鄉的街天,也是金江服務站的服務日。當天,七河支行便會抽調人員前往服務站。七河支行行長劉曉堯說:“服務站的成立惠及了當地百姓,同時也惠及了周邊政府單位、工礦企業。雖然支行負責服務站工作存在著許多困難,特別是面臨惡劣天氣的時候,往返路途、工作環境都很艱苦,但看見老百姓滿意的神情,或些許贊揚,就覺得再難也值得。”

  近年來,金江鄉的經濟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這對金融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金江鄉經濟底子薄,相比其他鄉鎮落后,金融機構經營存在著諸多困難,金融服務的供需之間存在著明顯矛盾。面對諸多困難,古城農商行董事長蔡云波說:“我們在履行社會責任、做好普惠金融服務的道路上,一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根固于農、業本于農,讓現代金融服務能夠更好地惠及‘三農’,以服務‘三農’、服務城鄉、服務中小微企業為己任,全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他說,近年來,政府號召積極發展農村金融市場,而這與我們的志向和心愿不謀而合,為實現“三農”與金融對接,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服務供需不平衡等“金融抑制”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各級黨委政府、監管部門、上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農商行正不斷地改進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工作,凝心聚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添磚加瓦。

  2018年以來,古城農商行已累計建立了19000多戶農戶經濟建檔, 評定了50個信用村;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678萬元,涉及農戶143戶;基礎金融服務覆蓋了59個金融服務缺失的村委會,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站26個,設立惠農支付點38個,布放64臺惠農POS機,實現了“助農金融服務點”的全覆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