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加強黨建引領至關重要。山東聊城高唐縣清平鎮以提升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為重點,通過實施選人才、強陣地、促增收“三部曲”,著力發揮村黨支部示范帶動的“乘法效應”,全力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不僅實現了基層黨建與農村經濟發展的互動雙贏,更交上了一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可復制、可推廣的“清平答卷”。
選人才 優隊伍培養鄉村振興“領頭羊”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村基層黨組織既要統籌規劃,更需“攻堅拔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只有為基層黨組織配好帶頭人,才能真正發揮其戰斗堡壘作用。
“今年年初,我們以村‘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配齊、配強村級黨組織隊伍,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黨員選拔上來。”清平鎮黨委書記殷傳斌介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清平鎮60個行政村中有10多個村莊村級組織不健全,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軟弱渙散現象,凝聚力不強。圍繞今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清平鎮黨委逐村摸排調研,對村情選情做到“心中清、底數明”,并結合村“兩委”換屆預警機制,對選情復雜村有針對性開展整改整頓,堅決杜絕政治上有“硬傷”的人進入候選人行列,從源頭上防止“堤壩潰于蟻穴”。
選舉過程中,清平鎮按照各村莊由易到難的順序,將“兩推”、聯審、考察、公示、選舉等程序壓茬進行,確保既實現黨委意圖,村內穩定,得到黨員群眾認可,又能選出好班子,有利于今后村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實現無震蕩操作。“既然村民信任咱,那就得好好干,盡心盡力帶領大家伙脫貧致富。”孫長煥是今年東大村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清平鎮村黨支部書記中為數不多的一位女性。東大村在她的帶領下,村風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心連心擰成一股繩,邁開步子謀發展。
人心齊,泰山移。清平鎮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后,全面推行村干部集中議事制度,商討研究涉及村級發展的重大事項。該項制度以管區為單位,每月進行*集中議事,每月一個主題,每名村干部都參與進來,集思廣益,彼此思想碰撞,取長補短,爭先進位,共同尋找鄉村振興良策。
唯有源頭活水來。清平鎮黨委還特別建立了村級后備干部數據庫和工作臺賬,加強日常培養和考核,力爭每村至少培養3名村級后備干部,為今后村“兩委”換屆做好人才儲備。同時,該鎮還積極探索將黨支部建在項目上,通過項目黨支部吸收*人才入黨,多渠道發展黨員,切實增強后備力量。
強陣地 通“經絡”
補齊鄉村振興短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是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服務群眾功能的重要陣地。由于歷史遺留問題,清平鎮村級活動場所整體條件較差,不少村莊“兩委”辦公室墻倒屋塌,成為村里*破舊的房屋。
“清平村級活動場所載體的缺失,使黨的工作與群眾需求無法實現有效對接,造成黨建陣地的吸引力和服務力嚴重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只能‘紙上談兵’,無法‘落地生根’。”殷傳斌告訴記者,2017年春節上班*天,清平鎮黨委便組織對全鎮60個村莊的村級活動場所進行了現場觀摩,掌握了*手資料。為補齊這個發展“短板”,清平鎮隨后啟動實施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攻堅計劃,力爭通過3年時間,讓全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整體條件得到根本性提升,確保村內每一位黨員、干部和群眾事情有地方說,活動有地方搞,會議有地方開。
因村施策,梯次推進。圍繞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造提升,清平鎮專門成立了工作組,逐村逐管區現場勘察實際情況,并根據房屋現狀、建設年份、構造等實際情況,分別建立臺賬,按照宜修則修、宜建則建的原則,*終將現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劃分為新建、整體修繕、局部修繕三大類。2018年,清平鎮在公共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多方籌措400余萬元改造提升資金,新建8處村村級活動場所,修繕31處。同時,配齊了辦公家具和制度牌匾,徹底解決了村莊“無地方辦事”的問題,打通了黨建引領和服務保障的“*后一公里”。
村級活動場所建好是前提,用好才是關鍵。為讓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真正“活起來”,成為傳播黨的聲音、傳遞黨的溫暖的優質載體,清平鎮嚴格執行村干部坐班制度,確保每天都有一名村“兩委”干部值班,做好村民服務工作。結合實際需要,還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功能進行擴容,按照“一室多用”原則建設綜合性服務陣地,成為黨員群眾不斷掌握新知識、接受新觀念、提升文化素質的課堂。此外,清平鎮還在60個村安裝了LED顯示屏,解決了上下信息不對稱問題。
施良策 促增收點燃鄉村振興“加速器”
清平鎮多數村莊都“長”在黃河故道的沙荒地上,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收入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村“兩委”為民辦事“有心無力”,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弱化。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清平鎮圍繞“有集體收入”這一目標,依托強而有力的村“兩委”班子,通過清產核資,盤活集體資源,真正鼓起了村級“錢袋子”,讓村莊發展不需再“等米下鍋”。
黑老村村集體擁有千畝沙荒地,20年前被50戶村民承包,2010年承包到期后,因承包費問題,承包戶與村集體之間產生嚴重分歧,一直未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今年年初,黑老村換屆成功后,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在清平鎮黨委、政府的協助下,逐個進行實地丈量,共核實出村集體沙荒地1075畝。然后,村“兩委”與鎮派駐人員組成工作組,逐戶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制定出承包費分階段遞增的“433”承包模式,*性為村集體年增收10余萬元。
黑老村的集體增收模式在清平鎮并非個案。今年以來,清平鎮以清產核資工作為契機,對壟斷農村資源、侵吞集體資產的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并協助村“兩委”班子對村集體所有的資產進行重新嚴格核查、整理和歸檔,實現了村集體資源的回收再發包,有效拓展了增收途徑。截至目前,清平鎮60個村全部實現“清零”,其中25個村集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圍繞村集體增收,清平鎮不少村莊還打起了“互聯網+”的主意。高寨村由村“兩委”牽頭組建電商公司,將清平墜面、花生、黑小麥等特色農產品“搬到”網上銷售,僅今年“雙11”*網上接單量就突破8000件。軍戶李村則趟出了一條特色種植的路子,成立有機果品合作社,依托沙土地種植有機富硒黃金梨,每年讓村集體擁有了6萬元的穩定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