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創造了良好國際環境、開拓了廣闊發展空間。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兩個統籌能力顯著提升,農產品貿易規模近10年年均增長12%以上,已成為全球農產品第二大貿易國和*大進口國,有效保障了國內農產品供給,對助力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業增值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農業全球化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已成為新時代的新要求。為此,一要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推進貿易自由化。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農業農村發展同樣面臨百年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全面提升參與國際糧農事務的綜合能力。對外開放和入世在帶來競爭壓力的同時,也為我國農業在更廣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機遇和可能。目前,我國農產品平均關稅15.2%,僅為世界平均的1/4,成為世界上關稅水平較低和貿易自由化程度*的國家之一。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在WTO承諾基礎上進一步開放市場。充分發揮多雙邊機制平臺作用,例如FAO、WFP、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銀行、APEC、金磚國家、10+1、10+3、瀾湄合作等,加強政策對接和標準對接,深化多雙邊農業貿易合作。
二要做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大力推動貿易全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重組進一步加快,世界農業融合度不斷提高。準確把握世界農業發展和國際農產品市場變化趨勢、充分發揮農業比較優勢,科學統籌農產品進出口與保障供給、農民增收和產業安全,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克服農業發展瓶頸和制約,成為實現農業貿易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農業逐步改變了千百年來自給自足的發展模式,通過國際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強化配置資源能力,大大提高了資源配置綜合效率。大豆棉花等農產品進口在增加供給、減緩資源壓力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重點發展糧食生產,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則用較少土地和水資源實現農業增值增效,有效促進主產區農民就業增收。
三要創新貿易雙輪驅動模式,大力推進貿易投資一體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農業國際貿易需要在更大范圍配置生產、加工、市場等資源。“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和農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有力推動了農業對外投資和貿易合作的一體化進程。貿易帶動投資與投資推動貿易的良性互動格局基本形成。在“一帶一路”等框架下打通農產品貿易雙向快速通道,加快培育國際大糧商和跨國農業企業,投資生產、運輸、倉儲等農產品貿易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全產業鏈布局,來帶動農業技術、設備和勞務輸出,將大大拓展貿易規模和貿易范圍,更可以有效提升貿易可持續能力。要跳出狹隘的、悲觀的微觀農業競爭力視野,來謀劃提升涵蓋農業供給、投資、技術、援助、貿易、設施等多因素在內的中國農業全要素競爭力。
四要建立開放保護機制,大力推動貿易救濟常態化。在開放與競爭中運用WTO規則加強對農業的合理保護是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是確保我國國家糧食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我國人均農業資源不足,農業經營規模小,與主要出口國相比存在難以消除的競爭力差距,開放條件下加強對受沖擊產業的合理保護尤為重要。要加強農業產業損害監測預警,在全國范圍內對所有重點農產品實現“雙覆蓋”,建立起農業全產業大數據監測預警網絡,為農產品貿易促進和農業產業保護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對國內受損產業及時開展貿易救濟立案調查和貿易摩擦應對工作,通過反傾銷、反補貼及保障措施為國內產業打造起一道道“防護墻”,為鄉村振興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鄉村振興必須堅持開放發展理念,要用全球的視野來謀劃、用綠色的理念來發展、用國際的標準來構建,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