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潭的美,可以借用劉嗣綰的詩句“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來比擬,而蘇軾的詩句“水清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互”正是現如今“詩畫幸福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寫照。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乾潭鎮幸福村以黨建為指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民主法治村創建為載體,以三治融合為抓手,強化黨員干部和村民的自治、法治、德治意識的提升,用“兩山理念”武裝發展的思路,克服轉型“陣痛”、提振斗志,充分發揮“三治融合”新楓橋經驗精髓,在幸福村振興發展愿景和思路上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問計于民,走出了環境與發展共生的鄉村振興幸福路。
黨建指引 順應民意保障自治
村莊的各項事業發展離不開*的“村班子”,更離不開黨的領導。近年來,幸福村黨委在選優配強村班子、村民代表和發展黨員工作中,發揮“楓橋經驗”精髓,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摸清民意,總結提煉出:“政治素質過硬,有規矩意識和責任擔當;治理能力過硬,有帶富能力和管理辦法;服務本領過硬,有奉獻精神和公益熱心;品德作風過硬,有公道之心和群眾口碑”的“四個過硬”標準,在競選村委和入黨積極分子的人員中進行篩選,即充分落實民主,保障村民選舉權,又貫徹黨委的意圖實現黨建指引和民主自治的要求。
法治護航 提升干群法治理念
一直以來,幸福村在各項村務管理和社會治理中重視“法治”保駕護航的作用,嚴密組織各類法治宣傳活動,保障法治宣傳的多樣性和實用性。
首先拓展陣地,法治宣傳氛圍濃厚。在文化禮堂、農家書屋專門設置法律圖書角和法治宣傳欄,將法治文化融入禮堂,在原幸福村健身公園的基礎上,改造修繕成村級法治主題公園,在路邊、草地、球場、舞臺邊設置卡通宣傳牌并印上通俗易懂的法言法語,讓村民群眾健身休閑中能直觀地學習法律小知識。
其次提升服務,法治宣傳貼心實用。結合各個傳統節日期間都會組織各種各樣主題演出,用身邊的案例編寫法治節目,并緊貼每個晚會主題讓村民自己本色出演,像重陽節、婦女節、教師節等等都會準備關于老年權益保障、婦女權益保障、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故事、小品等,在文藝娛樂中宣傳了法律教育了群眾。
再次*保障,法律顧問作用明顯。通過坐班或之江法云幸福村五級群(E法服務群)等方式線上線下為村民解決法律問題。并積極做好村各項集體大項目、村規民約的制訂或修改等重要事件的合法性審查。
德治潤心 道德滋養村莊文明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幸福村作為乾潭鎮的后花園,一直有著數不盡的山水靈秀之美,這是整個村莊的外在之美,新時代鄉村振興,不僅僅要有外在的美,更讓人愿意接受的是村民內在的心靈美。
一直以來,幸福村以道德建設滋養村莊文明,提升村民文明素質,以孝文化傳承進行道德教育,每年開展各類道德模范評選并進行總結表彰,在尊老孝老、啟蒙教育、成年禮儀式、*美家庭*美婆媳評選、退役軍人管理等方面發揮德治為引領的作用。同時,十分重視村里各類“能人鄉賢”,構建“熟人社會”用以服務熟人,讓幸福村像大家庭般和諧。去年,成立了“幸福村鄉賢理事會”,以村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導向,充分發揮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的“新鄉賢”群體的作用,不僅僅在招商引資、文化創意等有顯著表現,更是設計了諸多服務項目,以小組、個案等方式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服務,在服務活動中使村民家庭之間感受到如大家庭般溫暖融洽。通過一系列的德文化培育,美德善行、崇德向善已成幸福村村民的一種精神時尚。
藍圖已然繪就,新征程業已起航。三治融合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幸福村有了很好實踐。幸福村的鄉村振興幸福路,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引領,跨上基層治理“善治”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