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電商平臺推的*扶貧也是政府大力倡導的,與電商合作扶貧,這是我們非常想做的事。”了解到電商平臺上一個本地店鋪在24小時就賣出了15萬斤蒙自特產小黃姜,云南蒙自市工信局局長劉毅很興奮,一口氣提出如何解決當地剛剛“整鄉脫貧”的西北勒鄉的蘋果銷售、如何利用電商的大數據預測向貧困戶定制農產品、如何推動商家參與運營政府大量投資建立的村級電商服務站等三個問題。
蒙自農產品上行具特有模式“現在*難解決的就是農產品上行,農產品上行客單價低、利潤薄,有時快遞價格比產品還貴。以往電商企業為降低快遞成本,通常要先發昆明再分發,如今在電商平臺的助推下,產品銷量越來越大,快遞價格也降了下來,在蒙自產地直發的商家越來越多。”蒙自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普海麗說。她介紹,蒙自現在電商規模*的商家,在電商上的訂單超過八成。“政府與市場之間,正在形成越來越清晰的分工,市場化運作的流程越來越順暢。這應該是蒙自電商的一個特點,甚至是農產品上行的蒙自模式。”
由于年均日照長,蒙自特產小黃姜肉質緊實、姜汁濃郁、辛辣十足,每年12月份采挖的生姜品質尤佳。該地小黃姜種植面積56萬畝,年產80多萬噸。可惜當地交通較為閉塞,物流成本高,尤其*近陰雨天氣較多,寒潮將至,好姜低價也不好賣。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某電商平臺聯合當地商家,12月17日晚在“多多助農”頻道推出“2018云南現挖生態小黃姜”, 每斤不到1.8元,“僅相當于蒙自當地超市的六折,比起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每斤動輒6到8元的超市價更顯實惠。為準備這次的助農扶貧活動,我們每公斤溢價5毛收購,算下來每單還要虧點錢”,商家老李說,“其中部分小黃姜來自幾十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價格優惠,加上電商的活動流量傾斜,同時拼單人數很快超過百人。截至18日下午,不到24小時賣出了近2.5萬單,總重量超過15萬斤。
2017年12月開始在電商上賣蒙自特產小黃姜的老李,僅一年就賣了2300噸。“從沒想到能把蒙自小黃姜賣到全國各地,甚至有不少飯店、食堂通過電商長期進貨,*遠的會發到東北、新疆,”老李感慨,“在電商上,等于是批發、零售一起干。”
平臺讓利終端消費者和農戶一位曾在傳統電商工作過的專業人士分析,電商目前處于紅利期,“運營模式比較簡潔”,平臺通過社交裂變來獲取買家,把平臺的獲客成本和商家的運營費用降到了*,節省出來的成本,可以讓利給終端消費者和農戶,所以短短3年能實現3.86億規模的活躍買家。“我10月份剛剛在文山建了雪蓮果的倉,現在不斷在嘗試新品,努力跟上平臺的發展速度。”從9月到12月,老李的團隊又增加了30多人。
這個電商平臺聯合創始人達達介紹說,電商的社交屬性很強,沒有購物車,搜索功能也不重要。從傳統電商的“物以類聚”“人找貨”進化到“人以群分”“貨找人”,消費者除了會在自己的社交圈里看到心動的東西,也會收到電商用算法推送的適合的商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