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東村位于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轄內朝鮮族擅長水稻種植,是我國北方較早種植水稻的地方。
光東村原本是個窮村,改革開放后,經過發展建設,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老稻人的往事
天空碧藍,白月悠閑,晨光從高山頂上傾瀉而下。記者近日驅車到光東村采訪,一路上看到兩旁金色的稻田和遠山黛影,初冬的大地散發著收獲喜悅。
汽車駛下高速,不遠處一片墨綠瓦蓋、白色墻群組成的建筑就是光東村。穿衣戴帽整飭過的小山村真是美麗,村子四周群山環繞,水泥路面的村道旁是剛剛收獲的水稻田,十幾位老人慢悠悠地在村娛樂場綠毯地上打著門球,靜謐、整潔、和諧。這大概就是光東村的全景了。同來的和龍宣傳部副部長王福生介紹,山間這片土地就是和龍市*的平原地塊,也是水稻主產區。
金鎬吉老人是記者采訪的*位光東村民,他今年76歲。金鎬吉講朝鮮語,與記者的交流需要翻譯。金鎬吉說他從小家里就種水稻,不知道從哪一輩開始種植的。
據文獻說,東光村種植水稻已有150年歷史。東光村的山叫瑟巖山,火山噴發形成的石灰巖,與長白山其他地區一樣,這里的土地地溫普遍較高,非常適合種植水稻,尤其是無霜期短的高寒地區。
“年輕時種水稻是用牛耕地,人工插秧,自家這點地請鄰居幫助兩天干完,然后再幫助對方干,雙方全部種完需要一個星期”。金鎬吉說,農時不等人,每年插秧時節就是一場“戰斗”。“如果說收成,也就是夠吃,掙不到錢。”1987年,金鎬吉的大兒子去了日本,剩下他自己種地僅堅持了兩年。到了1989年,金鎬吉把家里6.1畝水田轉包了出去,一年收地租1000元。家里剩下的8畝旱田他自己種。“現在地價漲了,轉出去的這些地,每年抵來300斤大米供我們老兩口吃,其余的1200斤糧食折成現金,價錢隨行就市,大概有4000元,還有每年國家給的糧食直補1800元。”除此之外,金鎬吉老兩口作為貧困戶還享受著村里的扶貧產業分紅,2017年每人分到1000元。2018年每人會分到2600元。金鎬吉前幾天已收到*扶貧增收分紅款600元,其余分紅款也通過了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金鎬吉老兩口住著90平方米的房子,村里集中供暖,屋里非常溫暖。老金對自己的生活很滿足,他說:“多虧了國家照顧。”
老年人不做農活了,誰來耕種?光東村開始引入外地農民來種地。光東村有水田171公頃,旱田215公頃,基本是靠外來戶耕種,本村村民基本是以每坰地6000元的價格出租。因為每戶地少,得到的租地款不能使一些家庭擺脫貧困。按戶口本統計合算,光東村不是貧困村,可老年人喪失了勞動能力,即使守著金飯碗也只能靠政府兜底生活。
邊境農村唿喚變革,等待著青年人回歸。
邊境小村唿喚變革
回鄉創業青年金君,從日本留學回來后,把全部精力用在水稻種植和加工上,是光東村的希望。
記者在光東村見到金君時,他顯得很興奮,因為他剛剛賣出一個集裝箱的大米,批發價每斤8元。“馬上還有兩個集裝箱要裝貨。”他說,他們的米好,所以好賣。
金君的父親是光東村的老黨支部書記,在任時得到村民們的擁護,卻始終沒讓村子富起來。改革開放之初,想大干一場,可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這里漸漸成了空心村。家里地沒人種,外來人口種地,種好種壞只能接受。
金君在日本留學期間學習的是經濟管理和營銷學。2009年,27歲的金君決定回鄉創業,成立了和龍市東城鎮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純粹的大米生產基地。起初,農場種植水稻只有30多坰,米價*貴時每斤賣到2元出頭。這樣的簡單再生產讓他很不滿足。他意識到,不僅要種植水稻,還要生產質量優良的大米,創出自己的品牌。此后,金君開始試著種植“吉粳81”和稻花香兩個水稻品種,他還發明了把這兩種水稻同時育苗,混合插秧,這樣稻子生長時不倒伏,米的口感也變得更好。生產出的大米取名“嗎西達”,朝鮮語好吃的意思。
好吃的大米聲名遠揚,他借勢與農戶簽下訂單,4年下來共簽訂230多坰地,都是按有機大米標準生產。
記者一邊聽著金君的介紹,一邊隨他來到淳哲農場稻田。出村向西,是大片的水稻田,南邊就是水質可直接飲用的海蘭江。收割后的水稻田泛著稻花香,這是豐收的氣息。地里安裝的視頻傳感器很是吸引眼球,一排排亭亭玉立。傳感器借助太陽能作動力,以VR三維動態視景對作物實施生長監測,儀器上安裝有4G手機卡,保證回傳監測信息。引起記者注意的,還有田里的許多插牌,上面寫著認購人的名字。
回到淳哲農場中控室,金君繼續介紹信息交互傳遞終端。在大屏幕上可以顯示每個地塊的種植數據,土壤溫度、濕度、PH值等生長要素。金君說:“科學種植使我們對產品實現了全過程監控,保證了產品質量。田間管理采用無人機播撒農藥和生物肥,只有飛機播撒才能保證農藥的霧狀顆粒,濃度保證可代謝,并控制使用量。今年噴了4次生態肥,以解決人工不足問題。”
2018年3月末,金君推出了“我在延邊有畝田”活動,很快在寧波、杭州訂出了13塊田,每塊田為1畝,能產400斤大米,折算為1萬元,每斤合25元,包郵到家。操作上給訂閱者一個二維碼,以APP方式安裝在訂閱者的手機上,可24小時監控水稻生長情況。
大米下活了整盤棋
“看我這么樂觀,其實2018年效益并不好”,金君掰著手指給記者算起了賬。因為天氣不佳影響到水稻產量,5月份冷,7月份旱,8月份雨水多,光照少,一坰地產量1萬斤出頭,正常可達1.2萬斤以上。稻子不飽滿,每年將近60%的出米率,2018年僅有50%。“即使這樣,我也對年底的收入有期待。”金君說,信心來自于農場的規模,稻米的品牌和有機米認證。
淳哲農場自種稻田63公頃,加上訂單土地230公頃,大米總產量可達1000多噸。同時,加工能力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了成本。2009年農場注冊時僅有一個日產20噸的小型機器,現在已更換為日產80噸的設備。此外,統一耕種,統一施肥,有機米有議價能力。金君介紹,農場施的肥都是生物有機肥,1坰地比化肥成本高近700元,而且施肥量大,一般施化肥只需10袋,有機肥要17袋。“但米價完全可以覆蓋增加的生產成本。科學田間管理和加工,明顯節省了勞動力成本,各環節僅需7人即可操作。”
金君的科學種植不僅自己受益,也帶動了相應產業鏈的發展。存儲,他的庫房存放700噸水稻,其余寄存在農戶家中;運輸,以集裝箱出貨;銷售,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
農業服務成為金君的新技能,他成立了“嗎西達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培訓農戶,打出公司品牌,并帶動其他糧油經銷公司發展。在農場展銷室,有延邊前十大品牌大米的展示和經銷,比如代銷延東糧食制品經銷廠的五谷雜糧。在農場大米展覽館,記者看到一個溫室大棚的規劃模型,“這是馬上要建的,主要用于春天集中育苗,為全村人和周邊農民供苗,夏天閑暇時種植蔬菜,增加收入”。金君說。
示范作用,帶動了全村發展。延邊州政府干部、光東村*書記玄杰說,通過組織,村里逐步引進了“共享稻田”理念。光東村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學著金君把稻田分割成60平方米至80平方米的小塊田,每一塊田約產100斤大米,按每斤10元銷售。今年幫扶城市寧波認領了2600塊田,收入260萬元,村周邊種植大戶基本都納入到這一項目中,村集體可實現贏利100萬元。“經過這幾年努力,村集體資產從負值已增加到21萬元。”玄杰說。
共享種糧成了新經營理念,進一步在人少房多相對富裕的地方得到復制。不僅如此,村里開始引進旅游公司,把村里27戶外出人家的空房租賃下來,10年3.96萬元,5年1.86萬元,還有11戶人家的空房被買下來改造成民宿。旅游公司對每戶房屋按10萬元至20萬元的標準裝修,都是按朝鮮族現代家庭風格改造。同時,農戶把自家庭院貢獻出來,作為城市居民的菜園子,可以任意來采摘,村里共有61戶加入,不僅方便了城市居民休閑娛樂,還增加了村民收入。
人氣旺,產業興,有很多可作的文章。村里在市里的支持下,參與了幾個有贏利預期的產業項目,通過分紅為村民增加收入。比如,參與和龍順和鑫牧業有限公司養驢、養羊項目,每個低收入家庭以貸款方式投入1萬元,本金是政府扶貧資金,按年利率6%分紅,這樣每人每年可獲分紅款600元;投入金君農場項目100萬元,按年利率8%分紅,民宿200萬元,按6%分紅。2018年全村低收入家庭人均分紅可達2600元。
大米,下活了光東村的整盤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