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科技素質和服務水平,今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科技之星評選工作。按照評選辦法,排序產生以下10名獲獎人員,特進行公示。
宋紹堂:北京老宋瓜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老宋瓜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1987年開始,不斷鉆研西瓜種植技術,2003年成立“北京老宋瓜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先后引進西瓜立體栽培、滴灌、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高新農業科技,2007年組建“北京老宋瓜果專業合作社”,培訓農民執行綠色、無公害西瓜生產標準,吸納入社社員472戶,帶動1000戶瓜農年增收平均1.5萬元/戶。2016年入選北京市西甜瓜創新團隊成員,西瓜基地被認定為西甜瓜種植田間學校,同年被為北京市農村實用人才科技示范基地,年培訓指導400人次。
寇紅艷:北京益農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8年,創辦了北京益農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發展10年來,入社農戶發展到350戶。:在這10年發展中,通過科技創新圍繞農民增收致富這一主導思想,大膽探索與實踐,制定了結對子幫扶培訓計劃,加入合作社的社員年人均收入3萬多元。每年組織農民開展了不定期的農閑手工藝、果樹種植、病蟲害防治、電商與營銷培訓班。通過開展各種培訓,為廣大的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創造條件,使更多的農民有活干、有錢賺,在科技致富的同時,體現了自身價值,展示了科技創新帶來的成果。
宋麗新:北京桃山月亮湖種養殖合作社理事長,2009年,從事蔬菜種植,經過不懈努力,如今成為廟城鎮三山設施農業產業園區的一家支柱產業。合作社先后獲得北京市“菜籃子”工程優級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農技推廣示范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農產品加工示范單位等稱號。每年培訓農戶2000余人次,并提供信息、技術、銷售等服務,在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中發揮了效好作用。年產菌棒800萬根,產值2100萬元,社內產菇350萬斤,產值1300萬元,社員戶均收入6萬元,社內分紅17901元。通過項目帶動,幫扶45戶低收入戶采取安排就業及資金支持種植蔬菜、食用菌,走出了一條服務農民的增收創新之路。
趙萬全: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北堤寺村萬全恒瑞牧業總經理,1996年創辦生豬養殖場,養殖能繁母豬300頭,年出欄商品豬0.5萬頭,年產值800多萬元。實行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模式,種植果樹、蔬菜50畝;建設雨水收集、糞污無害化處理系統,實現了基地糞污零排放。2006年起承辦農民田間學校,用參與式的方法培訓來自周邊6個鄉鎮20個村的農民學員150多人,10余年來累計培訓農民學員6000多人次。他多次獲得“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科技示范戶、“北京市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輔導員、通州區“*科技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
楊國棟:北京互聯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2009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2016年注冊成立了“北京互聯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總經理,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科技服務。通過幾年的努力,推廣農業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100多項,開展培訓、指導、咨詢等科普惠農活動30多次,受益農民5萬人,幫扶困難農戶150戶;建立優質農資進村連鎖配送店200家,年為農民提供優質高端低毒低殘留農藥1000噸、各類優質肥料10000噸,服務面輻射津京冀地區,菜單托管式技物結合服務10萬畝次,打造蜜多邦農產品品牌,年訂單式銷售農產品及加工產品500噸。
薛新穎:北京碩豐磊白山藥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建立小麥、玉米示范田,掌握測土平衡施肥、節水灌溉等技術,實現增產增收,建立籽種繁育田、鮮食玉米示范田,擁有600平米保鮮庫。興辦農機合作社,每年為農民提供服務近3萬畝,帶動周邊1000余戶農民增產增收。與11家合作社組建聯合社,被推選為社長,注冊了“龍騰淺山”和“鳳舞淺山”商標,整合閑散資源,利用“互聯網+”理念,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獲得“北京市農民科技教育實訓基地”和“北京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順義區分校實訓基地”,開展了多項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活動。
崔維國:北京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8年帶領村中其他草莓種植戶成立了北京鑫城緣果品專業合作社,通過不斷的探索發展,發展成為一家集果品種植、優質草莓種苗繁育、觀光采摘、餐飲休閑度假、農業科技展示等項目于一體的農民股份制專業合作社,2014年被確立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15年獲得百個農產品品牌獎。在生產中注重技術創新,近年來通過與科研院所、推廣部門及國內外企業的合作,形成了明顯的科技優勢。2016年確定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目標,延伸草莓產業鏈,引入草莓體驗式加工設備,讓傳統農業發展為體驗農業。設置農事樂園、動物樂園、科普長廊,開發農業科普教育相關體驗式課堂,將傳統農業打造為科普農業。
丁新民:北京南河菜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經理,2018年被評為“北京市就業創業先進個人”。牽頭成立了南河菜緣生態農業專防隊,隊員由開始的4名發展到了現在的12名,全部是本合作社技術相對比較不錯的、有責任心的種植戶組成,合作社的6名技術員經過植保站專家的培訓,開始兼任專防隊員。在村里開始推廣蔬菜病蟲害專業化服務。把多年來的松散種植模式向專業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化服務發展,力爭盡快實現“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供應農藥、統一生產過程防治標準、統一質量安全控制、統一品牌銷售”。
韓永茂:北京茂源廣發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流轉土地400多畝,建蔬菜大棚108棟,溫室36棟,種植蔬菜100多種,年產蔬菜2000多噸,年出欄生態黑豬200頭。開展項目及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取得了無公害認證和綠色認證,被批準為市級綠色防控基地和北京市菜籃子工程優質標準化基地,建成菜、豬、肥、清潔燃料四位一體的循環農業,通過北京市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成為北京市清潔生產單位。積極示范推廣新技術,示范機械化耕作技術,示范微滴灌技術,綜合病蟲害防治技術、全程綠色防空技術、沼液滴灌技術等。建立蔬菜育苗基地,集約化育苗,減少人工投入,降低病蟲害的傳播,保障及時用苗。
王曉云:北京市密云區巨各莊鎮后焦家塢村農民,2015年,因為早市裝修調整,王曉云攤位沒有了,開始網絡銷售自己的農產品,認真鉆研起網絡經營的門道。多次培訓后,經過認真考量,專注于兩個西紅柿品種,并采用無土栽培、熊蜂授粉技術,提升產品品質,年收入約20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