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和鄉村旅游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從城市中走出來,到農村去駐足小憩,感受大自然近在咫尺的愉悅,享受遠離喧囂和污染的靜謐。鄉村旅游的投資熱情也在持續高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讓大家更加懂得享受生活,鄉村獨有的“綠水青山”越來越受到資本投資的青睞。
鄉村旅游方興未艾,弊端卻已經顯露無遺。鄉村旅游模式敷衍了事,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因陋就簡,旅游產品如出一轍,管理模式不夠規范……不僅如此,宰客事件常有發生,也讓人不禁唏噓。*突出的是,將鄉村旅游片面理解為基礎設施的增加和服務的升級,對鄉村農耕文化的深度挖掘不足,難以引起游客共鳴,忽略了*關鍵的文化深度升級。
鄉村旅游離不開旅游地的傳統文化和特色民俗,要有當地歷史的傳承和發揚,并且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創新文化表現方式,講好鄉土故事,鑄就鄉村旅游的靈魂。不管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西北氣概,還是“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美景,都要激活原始農耕文化,營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
鄉村旅游作為目前正受歡迎的城市居民休閑放松的載體,只有保持鄉村特有的“土味”,留住鄉村旅游“把酒話桑麻”的意境,讓游客感受鄉情,才能為鄉村旅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