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谷,因農業始祖后稷在此“采揉谷物,以觀青黃”而得名,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農耕之地。
2008年12月26日,當時的揉谷鎮劃歸楊凌示范區管轄。10年來,伴隨著楊凌示范區的發展步伐,這座昔日落后的農業小鎮,不斷釋放出強大的發展活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實踐正在這里上演,宜居、宜業的生態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科技引領示范 做強“農業”文章
農業,邦之大業。技術,農業命門。近年來,揉谷鎮圍繞“農業文章要做活,農業技術需先破題”的發展思路,在農業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這個新型灌溉裝置,可以把需要十幾個壯勞力才能勝任的工作,變成一個懂電腦的小姑娘就能輕松勝任的工作。該裝置通過自動過濾、自動檢測、壓力補償等技術,保證水速、水量、水質均勻灌溉,使作物水肥得到平衡補給,省時省力省錢。”在揉谷鎮“中國·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技術示范園區——泉江農莊,陜西省首批職業農民、退伍軍人羅新龍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著他的鎮園之寶。
現代農業,依靠科技,方能頂天立地。在揉谷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故事可謂精彩連連。
享譽省內外的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就坐落在揉谷鎮白龍村。園區主要負責人馬新世告訴記者,他們園區的“寶貝”可多著呢,比如:大跨度雙拱雙膜新式溫室大棚,可以實現農作物一年多茬、效益翻番;全自動水肥一體化技術省時、省力、省心。目前,在這個“雙創”園區里,不僅匯集了一大批現代農業發展新科技、新技術,更集中展示著一大批農業新品種,1座大棚能種93個番茄新品種,9座大棚集中展示了國內外580多個蔬菜瓜果。現在,這些優質的蔬菜瓜果已經遠銷全國各地。
如今,揉谷鎮成功打造出以設施農業、經濟林果、苗木花卉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農產品品牌化、農民職業化、農業莊園化,農業綠色發展、科技示范引領、“三農”領域試點改革如火如荼,全力踐行著國務院賦予楊凌新時代的農業發展戰略。
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做好“農村”文章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領“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揉谷鎮對標新要求,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重點,全面實施“環境整潔、綠色覆蓋、設施完善、文明提升”四大行動,打造“一村一景一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粉墻玉砌,假山微聳,意趣橫生。雖在鄉野,猶似江南……忙耕于田,閑耕于園,耕田得食,耕園得歡,一張一弛……”在揉谷鎮田西村民心廣場耕閑園里的《耕閑園記》勾勒出田西村如畫美景。
揉谷鎮新集村黨支部書記陳增科說:“以前的新集村民,家里有一輛摩托車就算是富裕戶,如今,村子里超過80%的村民家庭都買了私家車,超過40%的村民家庭在楊凌城區買了商品房,還有5戶村民通過發展農業產業,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老板。”
揉谷的村莊美麗了,農村的產業發展了,農民的生活幸福了,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鋪開,鄉村振興戰略在揉谷農村大地扎實推進。
創新引領發展 做富“農民”文章
迎著新時代的號角,揉谷鎮全面拉開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大幕,積極探索產城融合、鎮村互動的發展新機制,努力打造新業態引領的融合發展模式。
行走在揉谷城鄉之間,一個個居民社區精致漂亮,一座座設施大棚果菜飄香,一處處廣場設施齊全完備,美圖美景隨處可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7年揉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278元,是10年前的5倍多,沉甸甸的數字述說著創新發展帶來的巨大成績。
在揉谷社區,一位從石家村搬進樓房的住戶朱小玲說道:“我們這些曾經在農村生活的人,燒煤、燒炕、燒爐子的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現在家家戶戶住新樓、用電器,干凈、環保又舒適,出了社區500米,學校、醫院、超市、公交車一應俱全,十分便捷。”
楊凌揉谷鎮現代農業、田園農莊、職業農民融合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三產融合持續深入,涌現出中來合作社、千玉合作社等集農業新品和技術示范推廣、科技體驗、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圣嫄農莊、錦田農莊、揉谷農園等一批以種植業、養殖業、智慧農業為支撐的餐飲、采摘、旅游等三產融合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揉谷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揉谷鎮的產城融合、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正在深入推進。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楊凌自貿片區保稅區、金融大廈、種業大廈、圖書大廈、濕地公園等一批涉及民生保障、產業升級、跨越發展的重點項目在揉谷鎮穩步實施,揉谷鎮正以敢于擔當的勇氣、追趕超越的步伐與楊凌示范區升級發展同頻共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