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整社流轉土地的消息在青??卖斂骆傁M鍌鏖_后,許海林別提多高興了,逢人就說這下好了,再也不用為那幾畝地操心了。家里養著一臺半掛車,他和兒子在工地上包活兒,女兒上班,24畝地顧不上,幾近荒廢。秋天工地上活兒正忙的時候又趕上他家收麥子,“耽擱*,少掙了好幾百塊錢呢。”現在說起來,他都很介懷。
與許海林一樣舉雙手贊同的還有李永炳,他常年外出務工,妻子陪孩子在市區上學,家里的16畝地沒人種,承包給其他村民每畝只有100元承包費,這次土地流轉費比之前漲了3倍,他特別高興。
2018年12月初,希望村一社、三社的148戶村民與種植大戶丁海生簽訂合同,流轉200公頃土地。這次土地流轉以村民自愿、村委會引導的方式穩步推進。“合同一簽就是五年,每畝400元。二社的地稍好些,價錢談高點準備2019年全部流轉出去,這樣我們村就完成了整村流轉。”希望村黨支部書記劉文善說道。在他看來,老百姓種小麥收入低,一畝地辛苦一年才收入四五百塊錢,承包出去后不出勞力就能拿到錢,解放后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收入,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與村民簽訂合同的同時,村委會還與丁海生簽了一個大合同,既方便他跑項目辦理各種手續,又分清責任保護渠道不被破壞。2018年9月前,村里與他談了四次,商定收麥子不掏錢,麥稈打捆、翻地、澆水、打塄坎全部由他完成,丁海生的要求只有一個,承包所有村民的土地。
有人贊同,也有十二三戶村民不愿意,劉文善就挨家挨戶動員。唐啟虎在柯魯柯鎮林業站工作,離家近有時間有精力也愿意自己種地。另一個原因,希望村是沙質土壤,適應種植馬鈴薯,因而是德令哈市馬鈴薯種植基地。這幾年各村都種枸杞,種馬鈴薯的反倒很少,他就想通過種馬鈴薯增加收入。家里有16畝馬鈴薯地,畝產3000斤,一畝地能掙2000元。算明白了收入賬,他更不愿意參加流轉了。劉文善三次上門做工作,費了不少口舌,“他是我的親姐夫,沒辦法,我就*次到他家去說去談,苦沒受著,400元已經收上了,整塊地流轉方便機耕機收。”*終雙方都讓了一步,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在不影響整社的前提下流轉11畝,其余的地他自己種馬鈴薯。
土地流轉過程中,村里還盤活了33.33公頃四等地(荒地),這些地每年只打四五百斤糧食,連成本都收不回,與丁海生協商后,村民以每畝一二百元承包出去種草。
“以希望村整村推進土地流轉為示范,帶動全市鄉村振興。”柯魯柯鎮政府農業干事趙德明說,年輕人都進城務工了,老年人種地收入少還要承擔風險,經濟上得不到保障。“大面積土地流轉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農民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也是大勢所趨。”
2016年,希望村一社46.67公頃地以每公頃1.35萬元承包給了海東的枸杞老板,投入一年后,老板跑了;2017年,村里聯系啟邦合作社,租金每公頃6750元,一年后合作社又不種了。“把地撂下走了,都已經很多次了,2018年是*次大規模流轉承包。”劉文善說,在土地承包的路上,村里摸爬滾打了好幾次,做了很多嘗試。雖然每年都能拿到承包費,但對村民的收入影響還是很大,在枸杞地務工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枸杞不景氣直接影響了勞務收入。
通過取沙換土,村里又盤活了66.67公頃土地,確權后全村有近400公頃土地。種一季莊稼需要不少勞力,2019年整村流轉后,不方便外出的村民將到丁海生的公司打工。“固定的長工負責管理地塊、澆水、收割、打捆,從耙地到種直到收割完,每人每年能掙到近4萬元。另外,澆完水后還有3個月的休息時間,村民還可以外出務工再得一份收入。一個零工一季莊稼也能掙到近2萬元。”丁海生還說,希望村有足夠的勞動力爭取多用村里人,周邊的安康村、花土村、德令哈村、蓮湖村等柯魯柯鎮各村村民也都來他的公司務工,一年*多時需要近2000個工。
“這事干成了,我挺高興的。流轉后地里的收入拿到手,加上外出務工掙了兩份錢,村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是我作為黨支部書記*的心愿。”流轉合同簽完,劉文善心里也踏實了。土地確權,流轉承包,打造村容村貌,增加村集體收入、全面小康……今后,他要帶領全村人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走踏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