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地方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經過不懈努力,一些貧困村、貧困縣已成功銷號摘帽。相關地方能夠順利脫貧,離不開扎實的產業支撐。不過,筆者日前在西部地區看到,一些地方脫貧后,有一些前途很好的產業卻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境地,需引起高度關注。
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產業往往是貧困地區的支柱產業。近年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特別是電商扶貧的普及,西部地區的牛羊肉、小雜糧、硒砂瓜、冷涼蔬菜、葡萄酒等一大批農產品,以“綠色”和“高品質”受到市場青睞,成為貧困地區增收的重要保證。盡管產銷兩旺,市場前景也很廣闊,但由于相關地方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輸出,現有勞動力年齡老化,“老漢種田、老漢養牛”現象十分突出。雖說近年來農村勞動力有所回流,但向貧困地區的回流卻很少,某些貧困地區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存在后繼乏人的問題。上了年紀的種植戶或養殖戶,在保持現有規?;驍U大規模上力不從心,不少人甚至打算縮小規模。
優質綠色農產品是支撐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鑒于某些脫貧產業后繼乏人,相關地方應未雨綢繆,盡早出臺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并積極引入新型農民主體接續相關經營,多措并舉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可繼續發展,實現農村農業持續繁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