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寒冷冬季,但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在新場鎮桃詠農園工作現場,浦東新區農委農村處工作人員正在室外現場指導工作,特別是在本地職業農民的技能方面,給予就業指導。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農民就業來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 “三農”工作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民生問題,浦東農委為加強這方面工作,從政策引導、強化培訓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
政策引導 大力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
如何推動農民就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日前,浦東農委就這一“三農”工作訴求,不僅從領導層面高度重視,同時還從實際出發,推動這項工作抓實抓好。首先,從政策引導、強化培訓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
對于“農”字號企業、合作社來說,用工成本高是*頭疼的事,這也是阻礙農民就業率提升的一個因素,據越亞合作社應雄介紹,合作社目前聘用了30多名農民,其中本地農民占50%,需支付每位農民工每月3000-5000元不等的工資,合作社經濟壓力非常大。
“根據國家及浦東新區有關農民工就業補貼政策,每位本地農民工可以享受每月1500元左右的補貼,這樣大大減少了合作社經濟壓力。”應雄說,農業是低利潤行業,這幾年工資成本逐漸提高,壓力也大,有了這份補貼的確減輕了一部分負擔,相應來說,我們也愿意招收本地農民前來就業。因此,這項政策不但減輕了用工企業、合作社的工資成本壓力,同時,也間接促進了本地農民就業、農民增收。
據了解,促進農民增收,是浦東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浦東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待,是浦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今年來,該區農委、區人保局等部門,通過切實做好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工作,將其作為*的農民致富工程來抓,務求扎實推進、取得實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根據統計部門的數據,浦東農村地區居民收入結構中,工資性收入占到*比重在70%以上。提高農民就業率、就業水平和就業能級,是新區農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據了解,新區政府各部門、各街鎮通過推動農民就業,穩定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的作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通過用足用好涉農經濟組織用工補貼政策和就業困難人員補貼政策等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就業;二是通過激活鎮域經濟活力,促進農民就近就業;三是全面推行南北片結對互助模式,促進農民跨鎮就業;四是加快推進“農民就業通”應用,推動非農就業工作;五是積極培植農業項目,促進農民返農就業;六是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升農民就業水平。
工資性收入是浦東農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但近年來增幅逐漸放緩,因此提高就業穩定率是工資收入穩定和提高的保障。通過市區系列就業扶持政策的出臺,提高全社會的就業率和就業結構,解決了這些“就業困難家庭”的后顧之憂。這些政策的出臺對本區涉農經濟組織用工補貼有很好的補充和延伸作用,更有效地促進農村地區居民收入增長。
培訓、就業、維權多措并舉,加快建立農村地區人員就業促進體系
浦東新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任務,堅持就地轉移、就近轉移、推介轉移三策并舉,堅持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加快形成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就業創業技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充分就業,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農民增收工作的重點是體制機制建設、扶持政策有效和工作體系完備。”據浦東農委介紹,“目前,浦東新區加快建立農村地區人員就業促進體系建設,多措并舉,初見成效。”
其措施有:首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農民的實際需要,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的新形式、新內容、新方法,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動農民就業。如“離土農民”就業服務工作,針對離土農民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情況,就業實現難度很大,兩年來,通過政策材料發放2308份;上門宣傳服務2562人次;職業指導677人次;參加職業培訓234人;參加職業見習49人;崗位推薦1786人次;開展針對離土農民專場招聘會111場,提供招聘崗位10000余個已成功就業730余人,解決了*急需就業人群的后顧之憂。
其次是市場導向,強化培訓。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城鄉一體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注重整合資源,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和企業用工需求情況,整合現有各類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有針對性地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
第三是通過政府引導。堅持政府促進就業、農民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突出農民主體地位,鼓勵農民到特定行業及涉農單位就業,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中,通過新區人保局政策扶持、項目指導,積極為涉農創業企業服務。創業指導專家在項目指導、市場營銷、風險控制等方面通過進社區、進高校形式,以創業項目大家談、創業沙龍等小型創業主題活動,為涉農創業組織和意向涉農創業者提升創業能力,兩年來,共舉辦涉農創業主題活動20次,600多名創業者和意向創業者參加活動。
據了解,浦東于2016年-2017年兩年間,為24家涉農企業辦理創業貸款,涉及貸款金額600萬,其中大學生涉農創業7家,金額100萬元;為12家涉農企業發放社會保險補貼,共計金額46萬;發放房租補貼10家計20萬元,發放開辦費補貼115戶,共計金額23萬元。
強化培訓 提升農村地區人員就業能力
“我非常喜歡參加農民培訓。”在新場桃詠農園,由浦東農協會組織的冬季桃樹管理現場培訓班上,一位80后浦東青年告訴記者,“特別積極參加培訓的原因是,可以掌握從事農業技能,為自己從事農業工作增添更廣闊天地。”浦東農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參加這樣實地培訓的農業企業的員工、合作社的社員數量呈上升趨勢,本次培訓來了130多人。天氣雖然寒冷,但桃園請來的農技專家講課現場,氣氛熱烈,農技師手把手講解冬季桃樹如何剪枝、如何管理,而每個人都不失時機地在桃樹前實踐演練,“根據季節不同,培訓地點和內容不同。”浦東農委、農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浦東新區在擴大農民就業渠道,拓展農民就業空間的同時,把加強農民技能培訓作為促進農民就業、擴大就業政策受眾范圍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
據了解,實行就地轉移、就近轉移、推介轉移等多種形式,浦東新區不斷健全完善培訓政策。對農民初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市選定工種《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新區財政給予一定獎勵補助,鎮財政也積極加大投入,鼓勵農民提高職業技能。
另外,實施“菜單式”培訓,堅持培訓與就業結合、培訓與技能鑒定結合,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農民實際,確定一批培訓項目、技能模塊、時間安排和培訓數量,供農民自主選擇。對部分特殊行業及涉農單位,可以先由相關鄉村、企業提出需要培訓的“菜單”,經審定后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據2017年數據顯示,浦東新區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職業資格準入956人,其中還選送17名新農人參加市農校舉辦的青年農場主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繼續教育培訓712人,單項技術引導性培訓共培訓6378人次,培訓對象以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服務的本地從業人員為主,開展新品種、主導產業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農業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機安全、“三農”政策、農資等普及培訓。另外,參加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共397人,并在職業技能鑒定站實施了職業技能鑒定。
據悉,根據浦東農委制定的目標,下階段將全面推動農村地區人員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其中包括強化督促檢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鞏固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成果,健全維護農民權利的制度保障機制等,使浦東農村地區人員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