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給孫子買個幾塊錢的玩具都舍不得,現在買玩具已是常事。”說起現在的生活,海口市西山村脫貧戶梁桐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政府的幫扶下,一家人努力奮斗,有了穩定收入,摘掉了 “貧困帽”,一家慢慢過上好日子。
*扶貧實實在在改變了貧困鄉親的命運。在海口,梁桐只是數千貧困戶生活變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海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民生工程,緊抓產業、就業幫扶,多措并舉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交出一份靚麗的脫貧攻堅成績單:截至2018年底,全市貧困人口已從2014年的4482 戶18994人減少到346戶851人,年度動態管理脫貧退出人口37戶160人。22個貧困村全部達標出列,貧困發生率由3.15%降至0.12%。
上下一條心凝聚脫貧
合力 “以前因為家里田地少,人口多,沒有什么收入,日子一直過得十分拮據。”1 月 2 日,在西山村,梁桐感慨地說,自從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在政府的一系列幫扶下,家里的 3 個勞動力都實現了穩定就業,每個人的月基本工資達到 2000 元以上,7 歲的小孫子也有了教育補貼,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在政府政策幫扶下實現家庭增收,一步步過上好日子的貧困戶,梁桐并非*一個。
海口市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扶貧開發處處長許杰峰介紹,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不僅成立由海口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雙組長”的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立了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揮部,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均在扶貧一線以上率下,27名市領導掛鎮指導。從市委書記到駐村*書記,再到幫扶責任人等,形成“一竿子插到底” 的幫扶機制。
此外,海口市結合實際,出臺《海口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科學制定《海口市2018年扶貧開發工作要點》,明確三步目標、十個行動、四項建設、八大保障,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出“后脫貧”時代的重要任務。為助力脫貧攻堅,海口市不斷加大資金投入,2018年共籌措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539萬元。
注重“造血”扶貧實現穩定收入
脫貧攻堅,發展產業是關鍵。為促進貧困戶參與產業經營實現增收,海口市著力發展“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 “抱團發展”和“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 五種產業扶貧模式,建立36個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641戶11257人參與產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從 2017年86.3%提高到2018年*。
海口仁里村,通過發展石斛產業,實現了村民就業增收。此外,還打造潭豐洋濕地公園,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實現貧困群眾穩定收入。如今,仁里村的農戶從平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達到了每戶每年收入達到3萬元。
“我的微店,從2017 年10月開設至今,營業總額達到了10萬元以上。”海口市美梅村*扶貧戶王愛月,經過電商培訓后開了微店,在線銷售土特產品,成為當地的電商帶頭人。
為了打通海口產業扶貧“*后一公里”,海口市積極引進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打造 15 個鎮級電商平臺,拓寬電商平臺營銷能力,并通過開展愛心消費扶貧日、夜校集市等活動,通過消費扶貧,以銷促產,增強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的信心。
激發內生動力加快鄉村振興
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是開展貧困人口 “志智雙扶”的良好媒介和平臺。為進一步提高群眾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通過夜校學到更多的知識,發揮夜校平臺效益*化,海口市還積極創新電視夜校模式。
通過“觀看電視夜校+專家授課交流” “夜校線上學習+線下點單培訓”、推出“學習之星”“服務之星”評選活動,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和干部的幫扶熱情。
同時,海口市還創新開展“田教授”模式,在田間地頭向貧困戶傳授脫貧致富經驗。
另外,海口市還全面落實貧困戶住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金融和綜合保障,以及飲水安全保障。
據悉,下一步,海口將繼續加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旅游扶貧等產業扶貧力度,積極探索資產收益分配扶貧方式,促進村集體經濟壯大,繼續抓好“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組織管理工作,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強化與鄉村振興大格局的融合,統籌推進脫貧攻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