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中旬以來,玉米價格自高位回落,截至2019年1月4日收盤,玉米主力合約盤面價格下跌123元/噸,市場一改之前看多的預期,開始頻頻出現看弱后市的聲音,玉米市場是短期回調還是見頂反轉呢?本文重新梳理了一下玉米國內供需情況,探討市場后期走勢。
減產低于預期
國內玉米供應端分為三個方面:國內自產玉米、國家拍儲玉米和進口谷物替代。國內產量方面,自2018年5月起,市場對于玉米減產的預期升溫,后期9月定產調研情況顯示,受5月災害天氣影響,2018年玉米部分產區單產的確受到了影響,尤其吉林和遼寧單產下降情況相對嚴重。但是市場關注天氣影響的同時忽略了種植面積的變化,2018年產區農戶種植意愿受補貼政策以及種植收益的影響,很多大豆的種植面積被轉換成玉米,黑龍江和內蒙古變化*,綜合產區玉米單產下降和種植面積調升的影響,2018年東北產區的玉米減產情況低于預期。
國內減產預期加深了下游企業和渠道環節的囤庫決心, 2018年臨儲拍賣成交超過1億噸,然而市場消費情況并沒有較大改變,目前中間環節庫存壓力仍較大。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上調了美國谷物進口的關稅, 2017/2018年度,中國進口谷物用于替代玉米超過了1600萬噸,進口谷物關稅的上調降低或阻擋了谷物的進口,不過隨著中美貿易關系緩和,進口渠道還將維持。
需求端消費下滑
玉米消費方面,除了一部分用于食用和種用外,其主要需求還是來自于下游飼料端和深加工端。
近些年中國人均消費不斷提高,這刺激了飼料行業的發展,玉米和豆粕作為國內飼料的主要原料,消費需求被快速放大。不過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飼料產量2017/2018年度*出現了下滑,受2018年非洲豬瘟影響,市場不斷下調豆粕端的用量,不斷拉低的豆粕/玉米比價也變向影響了玉米在飼料端的用量,國內南北貿易利潤的長期倒掛側面驗證了玉米在飼料端的消費出現下滑。
除了飼料消費以外,深加工消費也是拉動玉米上漲的重要因素,隨著國內收儲改拋儲政策的執行,去庫存政策推升了下游深加工端的消費,低價原料導致產成品與其他可替代品價差拉大,催生了*替代需求,例如,在巨大的價差面前更多的下游企業改變了原來的配方,用淀粉糖替代白糖,這導致2016年以來深加工端對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不過目前來看,隨著國內白糖價格持續走低、國外木薯產量恢復性增長、小麥保護價下調等一系列變化,使得下游替代空間收窄,深加工端對玉米的需求增速預計會在2019年見頂。
結合供給與需求端的情況來看,國內玉米市場情況并不樂觀,我們認為2019年玉米難以繼續走出牛市行情。春節臨近,投機環節的拋售與農戶的售糧習慣疊加,會使得玉米供應壓力漸顯。短期來看,港口玉米價格還將維持振蕩走低,中長期需關注中美貿易談判進展情況,如果談判順利,中期來看,玉米仍將維持弱勢運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