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顏值與味蕾的直接較量。日前,在第17屆中國(建德)草莓文化旅游節的全國精品草莓擂臺賽上,來自各地的788盤草莓依次排開,滿室果香,其中不少品種就連業內專家都未曾見過。擂臺賽就是要在優中選優,只有“內外兼修”的草莓,方可脫穎而出。*終,經過20位專家的集體打分,24款草莓斬獲金獎,*贏家當屬浙江省建德市,一舉占據四席。值得一提的是,由該市紅姬草莓專業合作社選送的“越心”草莓,還捧回了本次擂臺賽的*獎“長城杯”。
草莓業界曾有言:中國草莓看浙江,浙江草莓看建德。本次大賽評委、中國園藝協會草莓分會副理事長雷家軍不吝溢美之詞:“在大棚種植、立體栽培、病蟲害防治等領域,建德莓農都是全國領先,很有一套。”這不,為期三天的第17屆中國(建德)草莓文化旅游節上,全國各地來了1100多人,到建德學習取經。
建德是浙江*早發展草莓種植的地區之一,產業規模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以上。小小草莓不僅是當地*負盛名的名片,每年也為莓農帶來幾億元收入。
55歲的建德市楊村橋鎮緒塘村農民吳東良與草莓打交道近三十年,是遠近聞名的草莓種植“土專家”。起初,吳東良對草莓種植技術一竅不通,但憑著不斷的學習鉆研和一腔熱血,克服了種種困難,并帶頭改草莓露地栽培為大棚設施種植。成功后,吳東良自己擴大種植的同時,還為周邊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幾年間,帶動楊村橋、下涯等一帶草莓產業迅速崛起。
產業發展的*初幾年,建德草莓順風順水。然而隨著同一田塊種植草莓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些病害接踵而至。對此,建德市組建了專項技術團隊,攻克草莓連作障礙、土傳病害、綠色防控、清潔化生產、種苗繁育等技術難關,重點推廣草莓土壤生態修復、以螨治螨生物防治、基質育苗等先進技術。如今,走進當地草莓大棚,除了這些集成推廣的技術,不少還用上了物聯網系統,滿滿的科技范兒。
眾所周知,品種是農業的*上游,堪稱產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但也非單家獨戶所能解決的。因此,當地政府在品種選育創新上可謂下足了工夫,形成了以紅頰品種為主,章姬、白雪公主等特色品種為輔的品種結構。
在品種上,建德市主張引進來,而在種植上則是“走出去”。由于土地資源緊張,加上種植效益越來越好,導致田租連年暴漲,1998年,吳東良帶領幾個村民在湖北荊州租了10畝田,種植大棚草莓。沒想到,這一試水再次開創了建德草莓的新篇章。當地政府因勢利導,將建德的草莓苗、物資、技術帶到全國大多數省區市,引領草莓異地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建德草莓師傅”持證人員已達7038人,對50戶以上或種植面積達到300畝及以上的區域,建德市還專門建立異地莓農組織,為莓農提供農資配送、技術、政策、糾紛解決、生產事故處理等全方位的服務。如今,全市草莓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5000人,種植面積8萬多畝,總產值近40億元。
就在1月5日,滿載著游客的“建德新安江號”高鐵專列正式*,來自韓國、西班牙、印度尼西亞等20多個國家的200多位外國留學生,乘坐專列到建德赴一場草莓約會。除此之外,自杭黃高鐵開通后,建德草莓已成了吸引游客的*招牌,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伴手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