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要抓住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利時機,以‘合作社+基地+社員’發展為體,以科研平臺和市場平臺為兩翼,進一步大膽創新營銷方式、管理方式和種植模式,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推動農業快速向智慧化、綠色化方向轉型,讓越來越多的合作社成員在‘接二連三’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把傳統農業真正‘玩’出新花樣。”近日,在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李官鎮的龍灣都市田園綜合體內,清春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清春滿懷信心地對記者說。
楊清春看上去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身體強壯,臉色黝黑泛紅,接受采訪的過程中,仍在隨手拔拔草,給植物去去葉、扶扶枝……然而,他辦公室墻上卻是沉甸甸的榮譽: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齊魯鄉村之星”等等。
說起從農民到“鄉村之星”的轉變,楊清春坦言要感謝現代農業園區這個舞臺,給了他一片施展的天地,讓他帶著社員實現了成功創業。
原先,李官鎮當地都是種植露天蔬菜,效益較低。1996年,當時已是種菜能手的楊清春借款10萬元,建起了溫室大棚,成為當地種植蔬菜大棚的“探路者”,*年就凈盈利10萬元,這給了他莫大的鼓勵。
自己富了不算富,還要帶領鄉親們共同發展。2008年,楊清春在當地注冊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剛起步,有的農民想建大棚沒資金,有的有資金缺技術不會干,有的建好了沒銷路。這時候,李官鎮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為合作社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除了幫助統*轉土地外,園區內還整合實施了多類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等項目,解決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農業產業化項目更是幫助合作社建起了高標準示范大棚。
針對蔬菜種植標準不統一、缺乏地域品牌支撐、產銷脫節、蔬菜價格市場波動大等難題,楊淸春創新提出了“零首付、一免費、兩統分、三包辦”的清春發展模式。即農民無需籌備農資和資金就能加入合作社,科技零距離全程免費服務;統一建高標準大棚,分戶承包管理;統一綠色防控技術標準、品種實施、農資幫購、產品幫銷、賬務幫管等。
基礎設施解決了,技術推廣就成了關鍵。楊清春發現,大棚蔬菜價格雖高,但相比時令露天蔬菜,大棚用藥大、蔬菜口感較差,管理成本高。對此,楊淸春到處考察學習,還專門聘請了蘭山區農業專家在田間地頭建立工作室,常年在現場進行實驗。
2017年,合作社研發出“一種三溫兩防控蔬菜大棚及建造方法”,該方法實現防蟲網、地膜等全覆蓋,由過去病蟲的農藝防控創新為設施防控,徹底顛覆了過去傳統藥物病蟲害防治的手段和思維模式,申請了3項*發明專利,一推出便引起了廣泛好評。在楊清春的示范帶動下,三溫兩防控蔬菜大棚去年一年就已發展了1000多個,大棚建設資金增加很少,管理上每個2畝地的大棚可節約成本20%左右,產量還可增產40%左右。同時,合作社還發明了一種蔬菜棄物有機肥及制作方法,實現棄物資源化和資源的循環利用和三物共榮的生態循環,也申請了發明專利。
就這樣,在楊清春這位土專家的帶領下,合作社成立了臨沂清春高蛋白植物研究院和設施蔬菜技術研發中心,與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臨沂大學等高校合作項目17項,合作社所在的現代農業園區先后榮獲農業農村部蔬菜標準示范園、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山東省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園區等稱號。
今年,園區又開始升級創建臨沂龍灣都市田園綜合體,將蔬菜產品延伸到農文旅融合的文化產品和生態產品。不久前,這里還新落戶了院士工作站,科技實力、創新能力、人才支撐更加強健。楊清春說,打牢了基礎,他們就一定能把農業“玩”出新的花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