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農村生活,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景象,農民們每天都干著耕田種地、飼養家畜這些辛苦的體力活。但現在,手機成了中國農民的“新農具”,網絡直播成了“新農活”。
據報道,農民直播干農活在中國火了,中國網絡平臺*近有位主播在短短13天里就賣出了200萬斤橙子。直播里自稱“湘西九妹”的陳九貝通過淘寶直播,在13天幫助鄉親們賣出了200萬斤橙子,她還會直播干農活,介紹她家的臘肉和雞蛋或者在她簡陋的家里做飯。
報道稱,就連網絡巨頭阿里巴巴也推出了一項特殊計劃,為農民主播提供培訓。阿里巴巴宣布將為農村淘寶賣家開辟專門的扶貧板塊,并將培育1000名農民主播。
淘寶直播2016年上線以來,涌現了成千上萬的淘寶主播。他們銷售的商品品類繁多,有新潮的時裝,還有美味的幼蟲。淘寶直播已經成為中國農村貧困地區農民與消費者溝通的一種新途徑。
阿里巴巴稱,過去三年間,約有10萬名農民在淘寶進行直播。此外,快手等平臺也做起了農民直播。而在美國和歐洲,直播平臺和電商平臺還沒有結合起來。
那么農村生活為什么能引發人們的關注?
阿里巴巴大農業發展部總經理黃愛珠接受采訪時表示,直播能快速匹配農民和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要好吃、要健康,同時知道產品來自哪里。
“比如我們直播賣過一款無菌新鮮雞蛋,主持人端著高腳杯,一句‘干了這杯雞蛋’,就打消了很多消費者對于雞蛋生吃的顧慮。同時,主播還給消費者介紹了識別新鮮雞蛋的*簡單辦法。這比起單純網頁文字介紹要形象得多,很容易轉化成銷售。”黃愛珠說。
賣家保證他們的農產品都是天然無污染的,這一點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重視,有些人就想看看他們購買的產品究竟產自何處。
還有些人則是為了娛樂,或者僅僅是因為懷念農村的生活。無論如何,農產品銷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時這些農民主播還能變身網紅。
直播成電商脫貧新工具。直播帶來的流量,有助于銷售渠道的拓展,帶動了產品的銷售量,增加了貧困地區和人民的收入。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2018天貓“雙11”當天,從貧困縣賣出的產品交易額就達到13億元。這其中,有許多就采用了“直播+扶貧+產業”的模式。
此外,包括YY直播在內的網絡平臺不僅在線上直播推薦,還在線下開展多種形式的展示和促銷活動,以實際采購助力扶貧。
除了通過直播推銷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一些創業者也通過直播平臺向貧困地區的農民介紹扶貧技能,比如怎樣養殖小龍蝦、如何純手工制作棉線、如何更科學養雞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