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魚臺縣濱湖街道后聶村里寒氣逼人,但一座座現代化新型毛木耳大棚里卻溫暖如春,一個個菌包碼得整整齊齊,萬千生命正蘊育萌發的力量。一位30多歲的男青年正在木耳棚里忙碌著,時而指導村民合理設置棚架,時而查看棚頂采光情況……他就是被村民們稱為“木耳小王子”的聶亞南,魚臺縣明哲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
談起毛木耳的種植,這位靦腆的農村小伙立刻打開了話匣子,自豪地說到:“冬天正是裝袋發酵的時候,等到明年4月中旬就能出木耳,一年能收七茬。”
2015年,聶亞南經營了兩個毛木耳大棚,當年就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之后更是不斷發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致富不如共發展”,嘗到甜頭的他動起了成立木耳合作社的念頭,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全村木耳種植戶的支持。說干就干,2017年,魚臺縣明哲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互聯網+農產品”的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合作社成立當年,就吸納了35戶木耳種植戶入社,發展毛木耳大棚200余個,雇用40多名村民務工,為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成立合作社后,聶亞南便專心鉆研起毛木耳的種植、加工技術和銷售渠道。為提高木耳產量,他不斷鉆研和嘗試種植技術,統一購買,發放木耳菌包。在聶亞南的帶領下,合作社毛木耳園區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由于統一管理規范,明哲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毛木耳長勢特別好,毛木耳產量提升了近10%。2017年以來,基地共計栽培毛木耳1200萬袋,銷售干品1500多噸。每到采摘季節,許多客戶就會前來洽談收購。為拓寬銷售渠道,聶亞南在線下銷售的基礎上開拓網絡銷售平臺,通過毛木耳深加工,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延長了毛木耳儲存期限,不僅打開了本地市場,還銷往全國各地,同時出口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穩定的銷售渠道,加上專業的技術指導,有效帶動后聶村加快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引領村民積極從事毛木耳種植產業,合作社社員人均年增加純收入8萬元,走上致富道路。
“明年,我們將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引進黑木耳等其他菌類,打造現代化、集約型農村種植新業態,通過‘合作社+農戶+互聯網+農產品’增強農戶對接市場能力,以特色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談及下一步的打算,聶亞南充滿了信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