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來乍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就迎來一場“星光熠熠”的音樂會。觀眾見到了特別熟悉的明星,如鋼琴家郎朗、音樂人許巍、“東方天鵝公主”邱思婷、“中國鼓王”張仰勝……但*想不到,這些“大咖”只能當音樂會的配角。整晚*動人的明星,是一群來自中國鄉村的孩子。
音樂會啟幕,郎朗與河北雄縣五年級學生劉念“四手聯彈”《讓我們蕩起雙槳》,該歌曲的詞作者喬羽爺爺通過視頻連線,鼓勵小朋友在藝術道路上勇敢追夢;在小提琴演奏家勞黎的演奏中,來自雄安的三支小學合唱團的104個孩子聯唱民歌《茉莉花》《半個月亮爬上來》《黃楊扁擔》《小放牛》。
而當合唱團表演《藍蓮花》時,原唱者許巍驚喜亮相。他悄然抱著吉他上臺,為孩子們深情伴奏、彈唱。
這一夜,是騰訊和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田埂上的夢想——藝術行動音樂會”。來自雄安的三支小學合唱團,從快手平臺海選中脫穎而出的大涼山彝族瑪薇少兒藝術團及其他選手,得到在*舞臺上表演才藝的“新年禮物”。
雄安新區雄縣第三小學的藝術、音樂兼課老師李景說,平時一旦是藝術老師進入教室,孩子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尖叫。孩子是多么期待一堂藝術課。
音樂會的演出者、雄縣第三小學四年級學生王馨瑤說,她*愛聽英文歌曲《You Raise Me Up》,喜歡周杰倫,人生理想是當一個歌手或者音樂教師。在校參加完合唱團排練,王馨瑤回到家會用手機搜歌曲原版,跟著慢慢學唱。
李景認為,沒有接受過藝術啟蒙的孩子,無論聽旋律或者看一幅畫,狀態往往是呆滯的、懵懵懂懂的,但是接觸專業知識之后,就會產生表達的欲望,想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聽、所看的事物都表達出來。
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舞蹈專業的學生馬辰茜,出生于河北省安新縣端村鎮西堤村。馬辰茜從小非常喜歡跟著電視學跳舞,而專門到縣城上舞蹈班需要花家里一大筆錢,她自己懂事地放棄了學芭蕾的念頭。
6年前,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在端村建立全國*所鄉村藝術教育實驗校,北京舞蹈學院教師和社會人士的前來,讓鄉村小姑娘有機會穿上芭蕾舞鞋,像城里孩子一樣接受舞蹈教育。馬辰茜自此開啟“田埂上的芭蕾夢”:“剛穿芭蕾舞鞋時,立起來特別疼,經常把皮磨破流血。但這是我的夢想,再疼再苦再累,也要堅持。”
這一群純真可愛的“小天鵝”,平時練習時甚至會把墻上的陽光當“鏡子”,借助影子“細摳”舞姿是否標準。
田埂,不該變成禁錮童年的鎖。鄉土小徑,也當延伸向未來,與專業芭蕾教育路自然相連。
“地域經濟的發展不均讓城鄉孩子接觸音樂的機會有所差異,但對音樂的熱愛是無區別的。在雄安,我為老師們進行合唱團的教學培訓,欣喜地發現哪怕資源不足,一旦掌握了科學的知識體系,他們也能培養出毫不遜色于一線城市的合唱團。”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副教授李剛,從去年7月開始參與“藝術行動”,為雄安新區的教師講授“零基礎組建合唱團及合唱指揮”。課程在網絡平臺直播,8個省份近200余所希望小學的600多名音樂教師參與線上學習。
李剛發現,那些教師雖然身兼教語文、英語、美術等多門課程的重擔,但是輪到執教音樂時,必定全力以赴。“每天早上和午飯后,都在群里討論要提前占前排座位,沒占到的都特別不開心,我能深深感受到老師們對于藝術教育的熱情”。
培訓班結束后,教師們回校迅速組建合唱團,雄安三縣從原本30多支合唱團,竟發展成了100多支。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志愿者團隊,每周持續提供在線輔導,包括在線微課、視頻簽到、在線答疑等。
新的一年,“藝術行動”還將發起“給孩子寫歌”音樂共創計劃、“互聯網音樂教室”公益計劃。李剛感慨:“‘互聯網+藝術教育’,將線上與線下,城市和鄉村連接在一起,推動藝術教育的普及。”
所有參加北京“田埂上的夢想”音樂會的觀眾,能得到一張孩子手繪、手寫的卡片。我們收到的祝福是:“謝謝您來聽我的音樂會,祝您工作順利,笑口常開。”卡片背面是一幅《神秘星空》,在孩子的畫中,太陽“睡”了,天空和人間卻依然擁有斑斕的顏色,這個世界不寂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