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河南潢川:“三下鄉”成了農民的好幫手
河南潢川:“三下鄉”成了農民的好幫手
農業網   時間:2019/1/9 8:21: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73

  “把科技和文化送到家門口,真是我們農民致富的好幫手啊!”近日,在河南省潢川縣白店鄉召開的河南省科普信息化試點縣(市、區)建設工作推進會暨科普大屏開播儀式上,不少村民點贊這項工程。

  近年來,潢川縣相關部門從鄉鎮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科技*“送”、衛生合理“建”、文化扎實“種”三大舉措,做到常下鄉、常在鄉、常惠鄉,扎扎實實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促發展,把“三下鄉”活動打造成城鄉統籌發展的響亮品牌和深受基層歡迎的民心工程。

  科技*“送”,家門口有了“科技服務團”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基層群眾*為期盼的。自2016年底以來,潢川縣小龍蝦養殖規模由*開始的不到2萬畝迅速擴大到20萬畝,群眾養殖技術需求高。為此,科協牽頭制作了多期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節目,并上傳到省播控系統,定點對有需求的村莊播放,有效幫助了群眾脫貧致富。”潢川縣科協主席涂愛黎介紹。

  近年來,潢川縣強化科技致富培訓,采取邀請專家教授培訓輔導、種植養殖專家現場示范等方式,進村入戶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手把手傳授技藝,把豐富的生產技能和致富經驗傳授給群眾,引導農民轉變觀念,學科技、用科技,把廣大農民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致富的新型農民,完成“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的轉變,真正實現“發揮專家作用,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經濟,富裕一鄉農民”的目的,探索出一條*扶貧、產業“造血”的好路子。

  60多歲的徐耀洲是潢川縣付店鎮駱店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告訴記者,過去看到鄉鄰們靠養殖小龍蝦賺了錢,自己也想嘗試,但苦于無資金無技術無銷售渠道,不敢輕易嘗試。聽了多次專家的講解,更加堅定了發展小龍蝦產業的信心和決心。“讓群眾在家門口有了‘科技服務團’,確保貧困農戶生產有目標、銷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真是‘養了小龍蝦,千元到了家’。過去‘瞎忙’,一年四季手頭緊;現在‘忙蝦’,從3月到10月天天有錢進!”徐耀洲說。

  自2017年起,潢川縣啟動了科普信息化試點縣建設,通過搭建科普信息化播控平臺、建設播放終端、創作與播放滿足群眾實際需求的科普節目,構建起覆蓋全縣主要村莊和社區的科普傳播網絡,把科技和文化送到群眾家門口,有效破解基層科普設施缺乏的“短板”和科普“*后一公里”問題,讓科技借助信息化途徑進村(社區)、入戶、到人。

  截至目前,潢川縣累計投入352萬元,安裝科普大屏104塊,實現了鄉鎮全覆蓋,人民群眾通過科普大屏、科普大喇叭等信息化設施,及時便捷地享用到了“科普大餐”,為鄉村振興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新動力、新活力。

  衛生合理“建”,家門口有了“健康守護神”

  如何打通醫療下鄉的“*后一公里”?多年來,潢川縣先后組建了潢川縣人民醫院、潢川縣第二人民醫院等3支公共衛生服務小分隊,配備彩色B超、心電圖機等醫療設備和急救物資,深入鄉村義診,使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受到村民們的高度贊揚。

  2017年,為了更好地給貧困戶提供健康服務,潢川縣依托小分隊,在各個醫院成立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健康扶貧小組,組建起一支健康扶貧專家團隊,在全縣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貧困人口簽約服務率為*。潢川縣人民醫院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潢川縣第二人民醫院與鄭州大學五附院攜手共建醫聯體,讓“看病難”問題得到緩解。

  “醫生可以通過指定平臺將病例資料傳給多名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如果患者有需要,也可由醫生發起,邀請專家來潢川手術。與平時遠赴湖北武漢、河南鄭州相比,患者免除交通、住宿、家屬陪同等成本,不出潢川即可享受高水平診療。”潢川縣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提前預防,切斷病源,控制因病致貧增量,全縣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預防在基層”的目標。

  “有了省級醫院結對幫扶,我們更有底氣,對醫院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省里的專家定期到基層醫院,通過培訓、授課、查房等形式,提升基層醫療人員診療能力。同時,基層醫護人員到省里免費進修、學習、交流,也積累了臨床經驗,實現了基層醫院人員技術水平由被動‘輸血’到主動‘造血’的轉變。”潢川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李勝庫說。

  文化扎實“種”,家門口有了“本土文藝星”

  “去年,全縣廣場舞隊作為河南省*的代表隊到北京參加全國廣場舞展演,《南山開滿紅牡丹》和《八月桂花遍地開》在央視播出,這充分彰顯了潢川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生動景象。”潢川縣文廣新局局長賈新東說。

  近年來,潢川縣致力于繁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立足“建得起、轉得動、用得活”,努力構建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管、用有機結合的良性機制。按照每村投入28萬元的標準,自2017年以來,全縣整合5000多萬元,按照每村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舞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七個一”的基本標準進行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截至目前,80%以上的村級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已經建成,其中83個貧困村綜合性文化服務廣場全部建成達標,力爭到2020年全縣272個行政村實現村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全覆蓋。

  以文化活動廣場為主陣地,潢川縣積極鼓勵各幫扶駐村干部、*書記下村入戶,開展村文化設施使用培訓,實現“一對一”學習對接,管好用活現有資源。同時,發揮鄉鎮文化站的指導和協作作用,幫助各貧困村結合實際,組建1-2支文藝隊伍,開展專業指導培訓,挖掘培育本土文藝人才,積極利用文化建設資金組織村級演出。以展、演、訓、賽為主要形式,讓公共文化資源“活”起來,公共文化服務“動”起來。

  潢川縣還開辦“百姓大舞臺”,打破一般文藝晚會的形式,把舞臺交給老百姓,節目形式不拘一格。只要群眾在歌舞、戲劇、雜技、奏樂等方面有一技之長,能夠展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就可以登臺表演。自2017年以來,潢川縣秉承“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擴大總量、提升質量”的原則,把“百姓大舞臺”流動車開進鄉村,這不僅激發了群眾共同創造文化的激情,也讓潢川廣場文化實現了從單一的民俗文化向多樣性轉變,從群眾旁觀欣賞到廣泛參與轉變,從一般的團體化到大眾化轉變,涌現出了廣場舞隊、盤鼓隊、旱船隊、健身舞隊80多支,真正探索出了一條“政府投入小、社會影響大、百姓參與廣、群眾得實惠”的文化惠民新路子。

  “百姓大舞臺既是一場群眾大聯歡,也是一場文藝大交流。從以往的‘我看’到現在的‘我演’,從‘政府搭臺,政府唱戲’到‘政府搭臺,百姓唱戲’,大大增強了基層文化建設的‘造血’功能,為基層文化工作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把一股股文明新風吹進了基層,大大提高了村民素質和鄉村文明程度。”潢川縣委書記趙亮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o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