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的“江西省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推進會”上了解到,江西省把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作為振興糧食產業的強大引擎,在產業發展中持續發力,把握“四個突出”。近半年來,江西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進展順利,成績可喜。經初步統計,各核心企業共落實訂單面積超150萬畝,且訂單價格高于市場價10%-20%,帶動新型經營主體超2000家,引導10萬余戶農戶開展優質稻種植,帶農增收效益明顯。同時,隨著一批全國*農業品牌運營公司的加入,品牌定位逐步明確,包裝設計升級換代,宣傳推廣有效推進,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2018年7月,江西省從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中安排2.55億元,在全省范圍內組織實施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專項支持全省7個稻米區域公用品牌、2個綠色特色品牌建設,力爭通過3年時間培育出幾個全國知名、銷售額超50億元、加工能力超50萬噸、基地規模超60萬畝的區域公用品牌。
一是突出品牌優先理念。各項目建設單位結合銷售區域整體造勢、集中宣傳,加大展示展銷力度,積極參加農交會、廣交會、綠博會等重大會展,提高品牌美譽度,讓江西稻米進入千家萬戶,提高了市場認可度。如“宜春大米”在湖南長沙農交會上直接訂購就超過300萬元,在上海農展會上咨詢客戶超千人,為“宜春大米”的市場開拓贏得了良好品牌口碑。
二是突出企業重點支持。糧食是江西省的千億級產業之一,全省糧食加工企業共1000余家,各級農業部門圍繞產業,在稻米品牌建設中,集中資金、集聚政策、集成技術向企業傾斜,給予了企業高度自主權,充分調動了企業和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積極性,構建以企業為核心的利益鏈條,通過企業帶動,不斷做大做強糧食產業。
三是突出“三產”深度融合。江西省出臺稻米區域品牌建設方案,重點支持稻米的產業、生產和經營體系,目的是實現“三產”聯動。“井岡山大米”落實訂單40萬畝,價格超出優質稻市場價8%-40%;“鄱陽湖大米”落實訂單21萬畝,價格超出優質稻市場價8%;“麻姑米”簽訂了20多萬畝種植收購合同,制定了嚴格的品牌準入和退出機制,制定了統一的生產標準、加工標準、儲藏標準、物流標準和銷售標準,推進品牌可持續發展,其它品牌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各地要持續發力,緊扣訂單環節,成為連接農戶的紐帶,讓更多農戶享受品牌溢價的紅利。
四是突出優質綠色發展。江西省作為全國*的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示范基地,綠色是*優勢。要突出綠色生態導向,打好三張“優勢牌”。一是打好“有機綠色牌”,擴大在一二線城市的綠色大米市場占有率,擴大江西稻米的品牌影響。二是打好“功能牌”,江西是全國三大富硒產地之一,全省稻米品牌中,“宜春大米”“奉新大米”等都是富硒產品。要針對市場特點和消費需求,不斷打造具有江西特點的富硒大米產品。三是打好“文化牌”,江西農耕文明源遠流長,稻作文化底蘊深厚。通過對品牌核心價值的梳理,深度挖掘品牌文化內涵。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