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12月,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廈門開幕,這是兩個“重量級”農產品展會*合并舉辦。無論從參展商的數量、場館面積規模,還是內容的豐富性、國際化程度等方面來看,此次廈門展會都創下了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國內展會的新紀錄,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2018年歲末是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廈門展會的舉辦將綠色食品這一伴隨我國農業農村改革成長壯大的新興產業再*推到了輿論的中央。當下的中國綠色食品工程已經摸索出了一條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融合發展的綠色農業新路,尤其在十九大召開之后,綠色、有機食品既是先進農業發展理念的集合,也是農業農村轉變生產方式、轉換增長動能的抓手,為農業農村發展貢獻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歷經20多年打造,已經成為我國綠色食品精品展示的大窗口、產銷對接的大平臺、合作交流的大市場、思想碰撞的大盛會;透過廈門展會的盛況,可以窺見中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發展中的即時走向——這其中既順應時代潮流、也不乏銳意創新。中國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營造高品質農產品消費氛圍
在此次廈門博覽會上,共有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7個展團參展,參展企業數量達到2253家,產品品種上萬個。據組委會提供的權威數據,僅在三天的展會期間就實現訂單交易額33.8億元,除此之外還達成合作意向金額45.8億元。其中綠博會參展企業1699家,實現訂單交易額32億元,比上屆增長9.6%,意向成交金額40.2億元;有機博覽會參展企業554家,實現訂單交易額1.8億元,達成意向成交金額5.6億元。
數字繁榮的背后,是消費群體中對綠色、有機食品為代表的高品質農產品日益增強的認同感。專程從福州趕過來的李女士感嘆:“以前買農產品都是在集貿市場,不看牌子,也不關心產地,現在會更關注農產品的品質,也越來越多選擇綠色、有機產品”。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營造高品質農產品的市場氛圍,此次廈門展會將綠色、有機兩大精品展會合并舉辦,充分集中資源。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提供了3.7萬平米的總展出面積,標準展位1500余個;除了一些涉農的主流、綜合媒體的廣泛參與,視頻直播平臺、微信微博等新潮的傳播方式也屢見不鮮。在展會現場,游戲競賽互動、民俗歌舞表演、產品服務品鑒等多重內容讓人目不暇接,大大拓展了傳統展會的表現形式,使“場內場外”都熱鬧非凡。
除了搭建展示平臺,組委會還邀請了2000多家專業采購商,現場商務洽談的氣氛異常活躍。在場館內,可以看到中糧我買網、京東生鮮、蘇寧易購、蘇果超市、深圳華潤萬家、深圳百果園、永輝超市、大潤發、人人樂連鎖商業、北京一畝田、沃爾瑪等一批大型商超與知名電商的積極參與,充分實現產銷對接。
借展會契機,“2018中國綠色食品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十三屆有機食品市場與發展國際研討會”同期舉行,政府機構代表、農業綠色發展和品牌研究領域國內外專家、企業代表等共商農業綠色發展大計,全面分析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來自IFOAM、Bioaudita等國際組織的多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作主題發言,形成了關于綠色、有機產業嚴謹、深入、富于建設性的討論氛圍。
價格、品質之后的標準博弈
此次博覽會在邀請境外企業參與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凸顯出我國綠色、有機產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蓬勃動力。來自澳大利亞、英國、意大利、俄羅斯、韓國和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7家境外企業來到廈門,同時還有數十家境外采購商專程到會,展會國際來賓數量為歷屆博覽會*多。
在有機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背后,是標準的互認和博弈。據了解,有機農產品的概念來自于國際有機農業實踐,在誕生始初就致力于將農業生產、日常勞作同地球環境密切結合起來,實現人與自然理想的一種相處方式,在經歷了有機農業1.0、2.0時代之后,伴隨著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的成立,一系列具體的有機規范和標準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2014年土耳其國際有機大會宣言中進一步更新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有機理念,即構建一個促使土地、生態和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系統,這也標志著有機農業來到了3.0時代。
在我國,原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的《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19630.1-2011》對有機食品的種植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包括土壤轉化、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有機農產品日益成為高端消費的代表,當前經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生產企業有1100多家、有機農產品4000多個。
當前不同國家和地區相關的法律體系、標準認證體系、監管體系還沒有實現等同互認,我國目前只和新西蘭簽訂了有機標準的互認協議。除了國家層面,一些民間認證機構如獲得他國的認可,那么經過該認證機構認證的有機農產品也擁有相應國別的有機資質。
中綠華夏是農業農村部推動有機農業運動發展和從事有機食品認證、管理的專門機構,也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的國內*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目前已經承接了80多家境外農產品企業的認證業務。在廈門展會上,其負責人張慧告訴記者,目前就國際農產品貿易來看,除了價格、質量、品牌層面的競爭,“標準”的博弈格外重要;國內消費市場的持續繁榮為中國有機標準的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也增強了我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的話語權。
以品牌化策略提振綠色、有機產業
近年來,品牌農業成為了我國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構成。一些*的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正在和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結合起來,一方面使得綠色食品的數量在以每年6%的速度快速增長,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品牌農業按照生態化、標準化的理路發展。
以云南為例,綠色有機的農產品認證工作,直接和政府主導的區域公用品牌聯系起來。在2019年伊始,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就制定并公布了《云南省綠色食品“十大名品”評選管理辦法》,今后每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十大名品”評選活動,參與的企業品牌必須是云南省境內生產、且獲得了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認證產品。獲獎的企業品牌將得到云南省級獎勵,總金額超過4000萬元。
在廈門展會上,農產品品牌與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相得益彰,“德清源雞蛋”“北大荒長粒香”“洞庭山碧螺春”“烏珠穆沁羊肉”“中寧枸杞”等品牌一一亮相。在這些響亮的牌子背后,不再是單純的廣告策劃、包裝,人們更加看重由綠色、有機標準所提供的實實在在的品質保障。
一些綠色環保農業投入品、農業環境與產品質量檢測儀器設備、農產品加工儲存包裝設備也紛紛亮相,不少第三方農產品認證服務機構和電商服務平臺也來尋求合作商機。其中,以打造品牌為核心內容的專業化服務機構成為了綠色、有機農產企業關注的焦點。杭州芒種公司提出了“中國農業品牌化一站式服務平臺”的理念,其打造的長白山人參區域公用品牌在本屆綠博上受到廣泛關注。芒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巧佳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專注于農業領域的品牌戰略研究、規劃等以品牌化為引領的一站式服務,和綠色、有機認證品牌的合作能夠充分挖掘彼此的潛力,為農產品品牌注入更多生態元素。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樹立中國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從2003年開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每年都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納入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準入的基本條件;通過農業“走出去”和農產品市場營銷財政專項的支持,由農業農村部組團參加德國紐倫堡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日本東京食品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并與IF?OAM、FIBL、ICROFS等國際知名機構開展生態農業的合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