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省七星關區大屯鄉烙烘村,潔凈清幽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養殖戶敖永茂正在清理兔籠,“科學配方制作的飼料,可以增強兔子免疫力,也讓兔肉更加細嫩。”敖永茂一邊說著,一遍把飼料投入兔籠前的食盆。
一排排按標準建設的兔籠整齊林立,籠內住著肥壯的種兔。它們有的在酣睡,有的在嬉鬧,有的在進食。
2000年,年僅16歲的敖永茂只身一人背上行囊外出打工。直到四年前,回家探親的他偶然得知家鄉政府正大力鼓勵外出人士返鄉創業,便有了回家的念頭。
“在外務工不是長久之計,如果能發展一份合適的事業,我肯定選擇回鄉,一能照顧家人,二能帶動鄉親致富。”當敖永茂把這個想法告訴妻子時,得到了肯定的答復,這讓他回鄉創業的信心倍增。
回到家鄉后,敖永茂開始規劃發展路線,“都說萬事開頭難,創業是很艱難的,但是我既然決定了,就要做好這件事。”
了解到目前肉兔市場前景好后,敖永茂前往大方縣考察,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還到四川學習兔子的科學養殖方法。
一切準備就緒后,敖永茂投入6萬余元,從四川引進了300多只種兔開始養殖。
和大部分創業者一樣,敖永茂的創業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之前沒有養殖兔子的經驗,加之醫療條件跟不上,沒過多久,300多只種兔就死了100多只,直接虧損了近3萬元。
這讓原本自信滿滿的敖永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我漸漸明白養殖并不是單純的飼養,還有很多門道在里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專研。”敖永茂自我反思后,決定從頭再來。
為了學習更先進的養殖技術,敖永茂從東北請來技術專家進行指導,大屯鄉農業服務中心得知此事后,也積極幫他想對策、出主意。通過網上查閱資料、看書等方式,敖永茂也在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如今,敖永茂已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外行,變成了精通養兔技術的內行。
談起養兔技術,他總是滔滔不絕:“養兔技術要求高、風險大,一旦出了問題就很難解決了。重點是要把好防疫關,每年的幾次防疫*都不能少,而且還要保證兔舍通風干凈,經常消毒殺菌,防止飼草和食料霉變。”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技術,雖然說著容易,但是做起來難。
有些技術和經驗也不是從書本上能學到的,都是敖永茂經過*又*失敗總結、摸索和實踐出來的。
“兔子*要喂兩餐,兔籠*多三天就必須消毒,每半個月對整個圈舍進行徹底消毒。”敖永茂說,兔子很“嬌氣”,比養豬、養牛,要花費更多精力。
敖永茂說,兔子的飼養成本相對較低,繁殖能力強,1只兔子每年可下崽7到9只,而每只兔子的出欄周期為70天左右,一年下來可不斷繁衍近50只。
由于敖永茂的養兔場名聲越來越大,不少客商上門訂購兔子。從國慶節開始至春節,是敖永茂*忙的時候。川渝市場上肉兔需求量大幅上漲,價格也是一年中*的時候,因此大幅拉動了像敖永茂這樣的肉兔養殖戶的利潤。
由于目前兔肉在本地市場上的需求量較小,敖永茂的兔子多銷往四川、重慶等地。“相對本地市場來說,四川、重慶人很愛吃兔肉,我養的兔子肉質肥美口感也好,所以完全不愁銷路。”如今,敖永茂有了幾個固定的合作伙伴,每年收益有十多萬元。
“養兔子投資相對較小,見效快,是個不錯的產業。”看到敖永茂成功后,村民申全軍也決定加入養兔的行列。
幾個月前,申全軍從敖永茂的養殖場購買了近300只種兔,開始了養兔之路,敖永茂也因有豐富的養殖經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兔管家”,“平時有什么不懂的他都會來教我,我跟著他學習養殖技術,我們堅信,一定會把養兔發展成我們村的特色產業。”申全軍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當地不少群眾也慕名前來學習技術和經驗,敖永茂總是耐心地向大家傳授技術,毫無保留地把養兔技術傳授給他們。
2018年,烙烘村村集體投入10萬元到敖永茂的養殖場,每年可參與分紅。如今,敖永茂的養殖場有2000多只兔子,面積1100多平方米,兔籠近300組,一切正朝著他預想的方向發展。
下一步,敖永茂打算修建烤兔加工廠,把養殖出來的兔子加工成成品,通過電商的形式推到外地市場,同時正積極打開本地市場。
“別看這養殖場不大,我們夫妻倆*下來卻忙活個不停。雖然累,但是想想以后的生活,還是很開心的。”敖永茂說,他的目標不光是自己致富,而是希望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