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寨苗族鄉王氏鳳媽無公害蘿卜種植基地的蘿卜開始采收了,在種植基地和加工廠房的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解決冬季農閑群眾務工問題,2018年,大寨苗族鄉探索出“烤煙+蘿卜(冬季高山蔬菜)”輪作的產業扶貧模式,并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王氏鳳媽食品公司和來鑫農業兩家集蘿卜(冬季高山蔬菜)“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企業。
隨著企業的落地,大量貧困戶到企業就近務工,參與到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據大寨苗族鄉農技服務中心主任唐光龍介紹,僅王氏鳳媽一家企業,從蘿卜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工人,平均每天可以用工50多人。該公司從2018年10月起至今,總共請了工人2500余人次,其中貧困戶就有1200人次,按工資80元/天計算,支付給貧困戶及其他農戶工資就高達35萬元。
這種“烤煙+蘿卜(冬季高山蔬菜)”輪作模式是大寨苗族鄉農業產業布局的創新,在冬季農閑季節(10月至來年3月)布局蘿卜(冬季高山蔬菜)“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切實解決了農戶冬季農閑時段務工難的問題。
貧困戶袁良學說:“我家一共四口人,家里小孩還在讀書,要照顧小孩不能外出。一年圍著烤煙轉,烤煙收烤完后就只能在家閑著。現在,我們可以在蘿卜基地務工,僅在蘿卜基地務工,我家人均就有近1400元的收入。”
記者在大寨苗族鄉大寨村村主任唐明召那里了解到,今年,大寨苗族鄉已為王氏鳳媽食品公司和來鑫農業流轉的土地就有2000多畝,按照原有360元/畝的基礎上,每畝增加30元作為種植蘿卜的土地流轉金,*項就幫助農民增收了60000多元。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兩個農業企業的帶動下,農戶務工工資、土地流轉金等收入就有近百萬元。
據悉,大寨苗族鄉將圍繞新能源、生態旅游、觀光農業,探索更多與貧困戶利益密切相關的特色產業,為貧困戶提供更多就近務工機會,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全面脫貧摘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