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浙江省溫嶺市石橋頭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啟輝煌篇章,成為中國大陸*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合作社。此后,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帶領農民闖市場、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先行先試的浙江也率先面臨“成長的煩惱”:“空殼社”“僵尸社”怎么辦?
記者從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浙江一手抓減法,試點注銷一批“空殼社”“家族社”“休眠社”,另一手抓加法,篩選培育一批規范社,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管理扶持機制。
從中國大陸*個經工商注冊登記,到當時全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試點省,再到出臺全國*部創制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浙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一直領跑全國。2014年底的數據顯示,全省合作社數量超過4.2萬家,經營服務總收入達518億元。
盡管速度驚人,但浙江省也發現,合作社發展不規范、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日益突出。2015年,浙江進入正本清源、換擋提質的新階段,逐步推動合作社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清除農業現代化路上的“攔路虎”,讓“空殼社”關門的關門,重組的重組,改造的改造。
要清理,必須得摸清家底。浙江的做法是,由縣級農業部門指導,各鄉鎮(街道)聯合農業、工商和稅務等部門,負責對本轄區內合作社進行清查、分類梳理。
對于宜注銷登記的合作社,浙江一些地方采取稅務、工商注銷登記簡化方法,減免相關費用,暢通合作社退出機制,并開展現場批量辦理工作。對于有一定服務能力但運行不規范的合作社,則采取一社一策的方式,協助其制定并落實改造方案,努力達到規范社、示范社標準。
具體如何提升?記者了解到,在示范合作社的創建過程中,浙江主要強調健全成員管理、財務管理、生產標準、利益分配等制度,鼓勵成員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出資。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經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作社監督管理涉及農業、發改、財政、水利等多個部門,浙江清理準頓和規范提升,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讓各地、各部門建立起相應機制,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比如,農業部門承擔指導、協調、服務職能,工商部門具體承擔注銷登記工作,稅務部門具體承擔稅務清算工作,鄉鎮(街道)負責調查摸底等統籌管理工作。
創新是浙江的另一大法寶,同樣體現在對合作社發展實力的提升上。據介紹,浙江通過創新要素集聚機制、創新服務范圍、創新經營方式,引導合作社依托土地、資本、技術、品牌等要素,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形成較大規模的新合作社,組建聯合社,支持規模較大、運行規范的合作社和聯合社開展互助保險試點,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雙向流通機制,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參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