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茶是冬季*茶葉。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追求原生態,作為肩負使命的百年*,北京吳裕泰公司近日推出了安溪鐵觀音有機新茶。
日前,在“中國烏龍茶之鄉”——安溪縣,北京吳裕泰*趙書新為今年首都茶客品了*口安溪有機鐵觀音秋茶。
春水秋香鐵觀音,喜歡品茶的消費者都知道,生長時間越長的茶葉經過特殊的加工味道越好,秋天的鐵觀音茶是入冬前*的茶葉。冬天,自古以來就是萬物收獲,進補以備冬眠的重要節氣,但在吳裕泰眼里,冬天則承載著更為豐富的意義,因為茶樹的冬眠“睡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來年的茶香指數。
“農家肥,立冬上”,這是吳裕泰“從茶園到茶杯”一百多年來重要的質量管控時間節點。吳裕泰茶葉不是今天市面上常見的大棚蔬菜,隨時撒點化肥催化就可以隨時上市的。
為了趕上冬季施肥時節,身在北京的吳裕泰董事長趙書新趕到安溪縣桃舟鄉的吳裕泰有機鐵觀音種植基地。茶園里,眾多茶農們正在耕地施肥,要在茶園封園前把好*后一道關,為來年的春茶儲存好充足的過冬養料。
走進吳裕泰福建安溪縣桃源有機鐵觀音茶葉基地,就可以看到安溪當地如何從源頭治理,積極探索和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農資監管等舉措,確保安溪茶葉質量安全。
春茶冬管,對茶葉來說,一年之計在于冬,茶園冬季管理直接關系到來年茶葉的產量和質量。鐵觀音茶葉安全*步,就是茶基地的管理。吳裕泰作為茶葉百年*更是嚴格要求產地茶農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進行有機茶園建設,保持品種優勢。茶樹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每年進入11月份,茶農們會把存了一年的雞糞、鴨糞、豬糞埋在茶樹下面,使茶樹安全過冬。
夜晚,在吳裕泰安溪縣桃源有機茶場,一盞盞發出熒光的燈十分引人注目,它是用來捕捉茶樹上的害蟲的;白天進入產茶區,便會看到三五成群的雞鴨穿梭在茶園中。這里是集種植養殖為一體的“綠色生物鏈”。
據悉,北京吳裕泰和安溪縣政府合作生態建園,茶歸自然,引導安溪鐵觀音回歸傳統制作,現已形成完整的生態管理體系。鐵觀音制作首先要確立品種純正,以確保鐵觀音茶獨有的地域香;其次看工藝,看制茶師能否掌握品種特性,透過合適的工藝制作彰顯品種的表現力,才能做出風格獨特的鐵觀音茶來。
為了使北京消費者喝上正宗的安溪鐵觀音有機茶,趙書新歷時多年考察茶山,從采摘到銷售,每一個環節上都把關,對產地嚴格實施標準化生產和有機綠色食品生產,鼓勵茶農在種植茶葉時施有機肥,提升安溪有機鐵觀音茶的質量。炒制完畢的茶葉在當地經過檢驗合格后進行分裝,運到北京后,吳裕泰質檢部門還有嚴格復雜的檢驗程序評定出等級。經過重重考驗的好茶葉,*終才會被貼上標簽上柜銷售。
只有安溪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以及獨特的制作工藝,才能生產出獨具芬芳的、正宗的安溪有機鐵觀音茶。吳裕泰有機茶不僅品質較普通茶葉更好,而且茶包裝也進行了改良,小包裝利于消費者攜帶,滿足消費者在各個場景中飲用吳裕泰茶,契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從吳裕泰整體銷售趨勢來看,有機茶葉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充滿文化、持續創新并不斷帶來質優價低產品的吳裕泰,正在踐行向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承諾,“有機茶”的推出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于健康茶的追求,也激活了低迷多年的鐵觀音市場。
趙書新表示,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硬實力,吳裕泰要做老百姓信賴的品牌,咬定質量不放松,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據了解,吳裕泰公司正進一步完善監管信息化水平,致力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茶葉質量全程保障體系,鞏固茶葉質量安全管控成果,助力有機茶產業的騰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