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小板凳,十九大聲音進萬家……”2017年11月5日,央視新聞用足足兩分鐘時間播出了石家莊市依托“新農村大喇叭工程”把十九大的新思想、新政策宣講到全市3760個行政村的新聞。這則央視新聞的播出,喚起了人們對大喇叭遙遠的記憶。
新聞播出距今已一年有余,“新農村大喇叭工程”的進展情況如何?記者從1月14日在京召開的雙創惠民系列工程項目發布大會上獲悉,以河北石家莊為*樣本落地的“新農村大喇叭工程”,其推進速度出乎意料。截至2018年12月29日,“新農村大喇叭工程”已與全國129個地市縣簽約,覆蓋山東、河北、黑龍江、遼寧、河南、山西、內蒙古、陜西、江蘇、安徽、吉林、浙江等省區。
“一朵牽?;?,爬上大樹杈”,曾經的農村大喇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新農村大喇叭”憑借什么優勢就在短短一年時間從石家莊一市拓展到全國呢?
負責“新農村大喇叭工程”項目實施推廣的中國農村電子商務雙創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雪峰介紹,“新農村大喇叭工程”以“黨管、民用”為宗旨,以“政府引導、專家指導、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為運行機制,采用“互聯網+大喇叭”云廣播技術,每天早、中、晚三次廣播,設置了《黨的好聲音、唱響新農村》《農業科技之聲》《專家到咱村,有事您就問》《百姓身邊事》等貼近農時季節,緊扣農民需求,具有很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欄目,節目播出的每個時段都是村民勞作相對休閑和時間相對集中的黃金時段,實現了“分時、分區、分類”*化服務,對于傳播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動員號召、科技知識、致富信息、天氣預報、應急預警、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新農村大喇叭工程還探索創立了“大喇叭+電商+退伍兵”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打造專家為“腦”、喇叭為“嘴”、電商為“手”、退伍兵(信息員)為“腿”獨具特色的服務模式,多渠道滿足了農民生產生活需求,深受農民群眾歡迎。
我國農村地域廣闊,雖然網絡通信技術使農村地區獲取信息的渠道豐富了許多,但仍存在一定的覆蓋盲區,尤其是深山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較差,信息傳遞相對滯后。大喇叭作為“*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在拉近黨和政府與農民距離,搭建專家服務平臺,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活躍農村消費市場,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捋順農資經營格局,建設美麗鄉村,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探索從“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
雙創惠民系列工程涉及新農村大喇叭工程、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優特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農村*后一公里打通等系列工程項目,旨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生態圈,切實做到裕農、惠農、富農和*扶貧,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