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嶄新的物聯網技術與傳統的農業生產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金陵科技學院智能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江煜博士為江寧區湖熟街道農民進行的一場物聯網技術培訓,展示了他們的科研成果。
在江煜負責的南京市農業科技產學研項目——“種植業(水稻)物聯網養護系統構建技術示范應用”中,基于物聯網的稻田種植環境*監測系統,通過在稻田中布設水稻—大氣—土壤信息無線感知節點和攝像機視頻360°監控,能夠實時獲取溫濕度、光照度、土壤水分等指標,并將采集的數據傳輸至系統后臺,農民通過信息終端即可獲取數據并準備相應的農業生產。
不僅是在農業生產的準備階段,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同樣可以實現“手機種田”。據江煜介紹,他們在湖熟街道兩塊50畝試驗田中搭建了智能蟲情監測設備,利用4G移動無線網路,實現對水稻生長過程中蟲情的全時段、全方位監控,并將數據實時傳送至物聯網服務平臺,形成專家數據庫。農民可以通過手機來查看專家意見,及時采取蟲情防治措施。
“江博士搞的這套系統簡直就是我們的千里眼、順風耳。手機種田?擱以前想都不敢想。”湖熟街道祥鵬家庭農場負責人魏祥鵬說,“以往種田需要提前去看看農田的濕度,了解下近幾天的天氣,現在都不用往外跑了,坐家里看看手機就行。”
據當地農民預估,利用物聯網技術種田,今年豐收時每畝水稻較往年可增產200斤。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