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海南三亞市政府從推進“十鎮百村”建設;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進行*脫貧攻堅戰;實施農民增收計劃;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旅融合”,鼓勵發展休閑農業、民宿等方面作出了系列部署,有力推動三亞鄉村振興的建設步伐。
今年“兩會”,美麗鄉村建設成為政協委員們熱議話題,他們在提案里、發言中,為三亞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借鑒臺灣經驗 以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
臺盟三亞市委會在提案中提出,三亞鄉村振興,可借鑒臺灣“農村再生”理念:農民“再生”,即公眾參與的居民技能培訓與再組織;村莊“再生”,即空間環境改善與社區意象營造;農業“再生”,即發揮精致農業的產業帶動作用。
可在條件較好的村莊,以鄉村旅游為抓手,打造“村民生活的美麗鄉村,游客的游玩新熱點”;大力推廣鄉村旅游的事件營銷、節慶賽事營銷、聯合營銷等,推動農產品品牌打造,引進優質企業、創業者和農民共同開展鄉村餐飲、民宿、康養等項目;做好規劃,強調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理念,打造主題鮮明的村落風貌和田園景觀。
引進臺灣農業專才 推進三亞鄉村振興
臺灣地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較快,而三亞與臺灣農業合作已有30年的歷史,具有扎實的基礎,引進臺灣鄉村建設和農業專才,有利于帶動*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
三亞市政協委員劉瓊龍認為,引進人才應該目標明確,按需引進,以引進高技能人才為主??上蚺_灣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允許“合伙人”通過合同約定,享有包括共享農莊在內的鄉村項目開發等優先權,享受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搭建包括瓊臺農業合作示范區、海峽兩岸(三亞)農業合作服務示范區、臺灣農民創業園區、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等平臺,為引進臺灣鄉村專才創造條件。制訂引進人才在醫療、上學、就業等方面優惠政策,切實為其排憂解難,解決其后顧之憂。
建立三亞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機制
2017年,三亞發布了《三亞市“十三五”期間百個美麗鄉村(自然村)建設名錄》,提出于2020年前完成100個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但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三亞面臨著勞動力、資金、市場化機制以及適用政策缺乏等多重困難。
市政協委員柴勇建議,獎補改造資金應對保留自然村予以“重點照顧”,讓這些保留自然村和農戶享有其他地區和城鎮居民所沒有的“特權”;建立多元主體的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美麗鄉村建設領域;創新鄉村房屋和宅基地流轉政策,建立合適機構以集體經濟的名義有償收購,租用農戶流轉出的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閑置房,為今后農村資源的整合、統一經營與功能配置提供有利條件;發展城鄉互動,如“農家樂”、“詩歌田園”等休閑體驗型的鄉村旅游項目,培育小而精致的“美麗鄉村”經濟。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用好農村閑置房
美麗鄉村正成為我省全域旅游的金字招牌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新亮點。在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宜進一步促進農村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
三亞市政協委員郭森建議,農村“閑置房”治理要與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消除安全隱患等有機結合起來,做到 “ 拆、建、管 ” 統籌推進;通過適當補助鼓勵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從已無返鄉可能的村民那里購買房屋狀況尚好的房子;各村(居)委會也可以通過購買或租用閑置房,用于興辦農村公共文化衛生事業;鼓勵返鄉人員和城里人員租用農村閑置房,用于返鄉養老或開展經營性活動。
三亞市政協委員羅小萍則建議,充分發揮和利用三亞氣候條件優勢形成的候鳥族群消費方式,利用鄉村閑置房屋等資源,積極引導、培育、建設一批服務于有康養需求的普通城市居民和“候鳥”族群的康養鄉村和農莊,并在服務水準上努力爭取向中高端的康養機構看齊,使年老的普通城市居民和“候鳥”族群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