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安徽黃山農委組織19名黨員組建農業專家服務團,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推廣、培訓指導,增強貧困村和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實現了技術培訓與*扶貧的無縫對接。
“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57人,村集體經濟不足5萬元,基本上是‘空殼村’。”焦村鎮山河村黨支部書記林旭宏介紹說,2018年,農業專家到山河村,幫我們分析村情,理清發展思路,將所有貧困戶按所屬地理位置、貧困屬性和貧困成因進行細化分類、*施策,變“輸血”為“造血”,全年共安排產業到戶項目21個,到戶資金10.91萬元,助力貧困戶發展茶葉、水稻、西瓜及養豬等產業。2018年,貧困戶人均收入均超過4000元,*的達3.4萬元,*扶貧成效明顯。林旭宏說,技術專家指導村里實施香榧基地和油茶種植基地建設,并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基地建設,基地建成后村集體經濟每年將增收8萬元。此外,農業專家還引入1家涉農企業對村里進行結對幫扶,并安排1萬元幫扶資金。
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技術扶貧,就是要讓技術扎根心中,讓貧困戶練就一身“自我造血”的真本領。去年,黃山區開展各類農業生產技術現場指導100余次,舉辦自種自養貧困戶特色種養培訓33場次,全區1505名自種自養貧困群眾受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