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從2010年就開始種美秀引進來的馬鈴薯新品種,畝產比以前的老品種高了3噸,收入也提高了不少。”2018年12月24日中午,在云南省建水縣甸尾鄉鐵所村,剛從地里趕回來的趙玲梅說。
此時,建水縣福新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美秀正在想的是如何為鄉親們選擇一個更耐儲存的品種。“2018年的馬鈴薯收購價格比2017年低。如果種一個更耐儲存的品種,農戶心里會踏實些。”她說。因此,前不久,她請來了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在合作社的地里辟出一塊試驗田,種下了農科院的耐儲新品種。“一個新品種是否可以推廣,我們要試種觀察好幾年的,要對農民負責。”姚美秀說。
鐵所村的大田里一片冬忙景象。農民從清晨開始整地、覆膜。馬鈴薯種植是這里農民的增收大項目。
作為一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全國首批杰出農村實用人才,姚美秀深知農技示范推廣的重要性。她積極承擔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000畝優質無公害標準化馬鈴薯基地建設”和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項目,以“黨支部+合作社+示范基地”的新模式建立“百畝核心區”2個、“千畝展示區”2個、“萬畝示范區”2個,輻射面積突破5萬畝,示范區域平均產量達3500公斤以上,脫毒種薯覆蓋率達95%以上,輻射帶動區域平均單產較三年前增長5.7%。
“無論做什么事情,我都要求自己要專注,專注才能做到*。”姚美秀說。深知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她主動承擔云南省級馬鈴薯高產創建項目,以“科技+合作社+品牌+市場”的模式,以安全優質為目標,以優質脫毒種薯為主線,多年來持續引進優質的新品種。率先進行合理密植、綠色防控、適時播種、地膜覆蓋等關鍵核心技術集成示范,帶動周邊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如今,“美秀福新”品牌馬鈴薯已獲綠色食品認證,并獲得“全國百個農民合作社示范品牌”殊榮。合作社的馬鈴薯每年大量出口。但姚美秀沒有滿足現狀,而是對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高馬鈴薯產業的附加值,必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愛學習善思考的姚美秀對此有著明確的認識。她外出調研考察了很多地方的馬鈴薯加工產品,自己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即將正式投產。
“我是農民的女兒,我要幫助山村里的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姚美秀滿懷對大山里這片鄉土的摯愛,懷揣著把一顆小土豆變成大產業的夢想,努力耕耘,不斷探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