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河北清河:這里的大蒜為啥賣得好
河北清河:這里的大蒜為啥賣得好
農業網   時間:2019/1/21 8:23: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77

  河北省清河縣油坊鎮政府針對本地土質優勢和農民傳統種植習慣,把發展大蒜種植當作一項富民產業來抓,并規劃建設了萬畝大蒜種植園區,通過示范引領,技術培訓,使大蒜種植向著無害化邁進。如今,整個園區大蒜種植面積已達8000畝,一般大蒜畝產干蒜3000斤,行情好的年份畝收入高達萬元,一般年份也在5000元上下。大蒜種植富裕了油坊一方農民。

  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油坊地處冀東南平原,隔大運河與山東相望。這里水質優良,土地肥沃,大蒜種植在這里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過去,這里種植的“土種紅皮蒜”,產量低,收益很不理想。為了提高種植的收益,鎮政府帶領全鎮村干部和部分農民到大蒜之鄉——山東金鄉參觀,使大家看到“雜交蒜”的優勢和增收潛力。在鎮政府的引導下,一些崇尚新生事物的農民率先把雜交蒜引進來。農業技術員出身的前魏村王學軍,為了種好雜交蒜,跑到山東金鄉拜師學藝,回來后根據兩地的差異,創造性的把大蒜種植密度由2.5萬提高到3萬頭。當年種植的15畝雜交蒜就獲得了豐收,并被外地客商全部收購。畝純收益達8000多元。鎮黨委抓住了這一典型,利用外商前來收蒜的時節,召開了有全鎮各村干部和部分農民參加的現場觀摩會,一個現場會,震動了四鄰八村,雜交大蒜種植很快就形成了熱潮。第二年,全鎮的大蒜種植就擴大到了6100畝,而且個個都發了大蒜財。農民王樹剛看到“雜交大蒜”比本地“土種蒜”收益高出四五倍,很是眼饞,第二年就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種了30畝大蒜。新品種、新技術帶來了喜人的回報,那一年,王樹剛的30畝大蒜純收入達30多萬元。其實,發大蒜財的不止是一個王樹剛。那年種植戶個個都鼓起了腰包。據悉,收成好的達萬元,*的畝收入也在6000元以上。

  搞好無公害技術培訓

  近年來,油坊大蒜在國內外小有了名氣,不但遠銷新西蘭、保加利亞等國,還暢銷國內的北京、天津、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山東等地。“這種名氣和暢銷的態勢,是油坊人在種植中努力提高大蒜品質的結果。”鎮黨委書記杜九星說。

  為了提高大蒜的品質,在鎮政府的操辦下,成立了“三興大蒜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從山東金鄉聘來專業技術員,采取“課堂講、實地教”的辦法,向蒜農傳授技術。一是開辦了大蒜技術培訓夜校,系統地向種植戶講授大蒜種植過程中的“整地、施肥、播種、病蟲害防治、收獲”等系列技術。二是開展現場實踐傳授。從大蒜整地、施肥、播種一直到收獲,每個“節點”都在田間地頭由技術員親自操作,手把手的向蒜農傳授大蒜種植技術。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使種植戶一家有了一個明白人。

  為了推進無公害種植,縣質檢局和鎮政府編制起草了《無公害產品油坊大蒜生產規程》和《無公害食品·油坊大蒜質量標準》,上報后,被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列入第六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自此,油坊鎮成為全縣*個國家農業標準示范區,示范區建設期為三年。在三年建設期中,縣質檢、農業等部門規范配合相關業務部門深入示范區具體指導,嚴格執行標準,建立了12項標準構成的標準體系,及時解決蒜農生產操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了一套產前、產中、產后完善的示范區標準體系。三年建設期滿后,順利地通過了河北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并獲得國家農業農村部“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后獲得了*無公害大蒜稱號。

  高品質大蒜暢銷八方

  “無公害大蒜成了油坊大蒜的暢銷證,也富裕了油坊的廣大農民。”三興大蒜生產合作社負責人王坤鎖介紹說,油坊大蒜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后,不但受消費者歡迎,而且還作為“種蒜”返銷到了山東金鄉,這樣的銷售成了油坊蒜農的自豪。

  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綠色食品成了人們的追求。大蒜的生產銷售,有“蒜你狠”的價格高漲年,亦有“蒜不行”的低潮期,但油坊大蒜無論在什么年份都暢銷無阻。比如2018年是大蒜生產銷售的低潮年,有不少的大蒜種植戶甚至連“本錢”都收不回來,然而在油坊卻沒有這種現象。有一戶蒜農種了20畝大蒜,收獲后,滿載的六輪車一路北上天津、遼寧,10多天功夫就銷售1000多掛(每掛一百頭)大蒜,而且每掛大蒜的價格都在四五十元以上,20畝大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銷售一空。

  高品質油坊大蒜,不但富裕了廣大的種植戶,而且還在本地催生了一批“蒜販子”。他們看到產地的大蒜比外地便宜,用付出一些辛苦賺取差價的方式,參與到了“倒蒜大軍”的洪流。農民魏長印就是其中的一員。他開始用一輛大三輪車拉著跑銷售,后來大三輪變成了六輪車,專跑北京、大同、內蒙一線,一趟銷售來回半個月的時間,從大蒜收獲一直跑到春節,半年多的時間就賺得七八萬元……

  三興大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坤鎖說,為了穩定的發展大蒜生產,他們計劃籌建一座冷庫,就這一項目已同遼寧主營大蒜的客商洽談數次,并形成了初步意向,由東北客商投資300萬元建一座7500立方的冷庫,合作社一方提供冷庫用地及相應的方便。在建設冷庫的同時,還謀劃了大蒜深加工的思路,以進一步提高蒜農的收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o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