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商丘市寧陵縣柳河鎮驅車沿黃河故道大堤東行4公里,在大堤緊鄰南側有個約3000人的村莊,這就是桃園關。據寧陵縣志記載,明初建村時,因村后的河堤上多植桃樹,村名曾為桃園村。又因地處黃河要津,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廷在此設關卡,并置巡檢司,遂稱桃園關。
沐浴著冬日暖陽,置身在桃園關村十字街口,街道兩旁的花墻令人耳目一新,墻角曬暖的老人顯得平和悠閑。
“桃園關之所以叫桃園關,是因為當初這里的桃樹享有盛名。一堤兩岸,全是桃林。桃花盛開的季節,香飄十里。古時候寧陵十景‘桃園春帆’指的便是這兒。”79歲的退休干部張詩勤講述說,“黃河改道后,昔日的美景已經不再,只留下十里故道大堤,而堤上的桃樹零零散散,桃園關的村民只好在沙窩里辛苦耕種,艱難地掙扎在生活的溫飽線上。”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大地,也喚醒了沉睡的故道,更激發了桃園關村一群努力奔跑追夢的人。近年來,在寧陵縣商務局的真情幫扶下,桃園關村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是加大村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新建了扶貧車間、文化廣場,新打60眼機井,架設6臺100千瓦變壓器,鋪修10公里道路等,另一方面我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駐村*書記王衛東介紹說。
發展產業是農民增收的根本之策。過去的桃園關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村民收益少。要想徹底擺脫貧困,必須結合村里實際情況,發展特色產業增收。
2017年年初,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商定了桃園關村的發展大計:做好桃園關的“桃文章”,重點發展冬桃種植業。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我們村兩委班子積極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帶頭發展冬桃種植。部分村民由于擔心種植技術等問題,不愿意種植,為了消除群眾的顧慮,我又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種植規模。針對群眾缺乏技術的問題,我們邀請了縣里的農業技術專家現場指導,我們還為貧困戶免費提供冬桃樹苗。”村黨支部書記鄭天華侃侃而談,“現在我們成立了冬桃專業合作社,負責全村的冬桃種植管理和協調后期的銷售問題,目前桃園關村桃樹種植面積發展已達1500畝。”
走進桃園關千畝桃園,只見桃樹棵棵靜默著,似乎醞釀著初春粉紅的花朵。鄭天華告訴筆者,這種冬桃品種叫“映雪紅”,春天開花,夏季成果,十月成熟,冬季上市,成果價格高、色紅潤、香脆甜,市場前景很好??梢韵胂笠坏酱禾?,十里長堤紅花爛漫風景優美,將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前來賞花游玩。
柳河鎮黨委書記朱永說,商丘市已將黃河故道旅游區開發安排在日程表上,桃園關是當年黃河的主要渡口,是開發黃河故道、黃河大堤項目之一。我們借此東風,正致力于以桃園關村為中心、以黃河故道為軸線,建設桃園關冬桃種植旅游基地,打造“千畝桃園旅游村”。現在正著手改造黃河故道十里長堤,堤上栽植一色桃樹,加大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五年內千年古堤將舊貌換新顏,成為寧陵又一綠色生態旅游風景區。
黃河遠去,但千里古堤還在。桃花綻放,將夢圓生態旅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