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在短片中是一個笑中帶淚的溫情故事,但在現實中卻是農村老人與外界存在文化鴻溝的集中體現。只有停下來,回過頭,去觀照留守在信息孤島上的人群,并及時點亮“啟蒙”之光,才能有效打破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社群之間的信息鴻溝,實現文化和情感的雙重破壁。
一夜之間,一部名為《啥是佩奇》的電影預告片在朋友圈刷了屏。片子主要講述了一位農村老爺爺,為了滿足孫子“想要佩奇”的愿望,千方百計找人幫忙,費盡周折為孫子準備新年禮物的故事。短片贏得廣泛好評,有網友更是宣稱:“這是2019年*廣告,沒有之一,不接受反駁。”
《啥是佩奇》的快速走紅,讓很多人意外,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這部略帶土氣的小短片能火?火爆的背后,給我們哪些啟發?
一個事物的躥紅,雖有諸多偶然因素,但歸根結底在其本身。應該說,這是一部笑中帶淚的作品,一部流行文化與社會現實,尤其是農村現實結合的較為緊密的作品。它的走紅,至少有三方面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是輕松+愉快的外表。當今時代是輕文化流行的快時代,很多深沉、凝重、宏大的表達必須要借助輕松、活潑、精煉的形式來表現。《啥是佩奇》的幽默主要體現在爺爺對“啥是佩奇”答案的找尋上,利用我們對佩奇的“全知”視角和爺爺的“未知”視角之間的落差來制造笑點。此外,短小勁道的臺詞和樸實無華的表演,也為短片增加不少笑點。尤其是結尾爺爺明白真相后的恍然大悟,“他爹是豬,他娘是豬,他全家都是豬,一窩豬。”瞬間讓人捧腹。
二是感動+有愛的內核。幽默、好玩、有趣是一部作品能否快速引人注意、使人持續看完的關鍵,但是否抓住了觀眾、讀者的心,能否促人分享、推薦,則主要看作品當中有沒有強烈充沛的情感力量?!渡妒桥迤妗芬粋€突出的情感內核是對“家”“親情”“團圓”的全情投入與無限期盼。也正因如此,我們在觀看短片之時,能夠立即想起自己身在老家的親人。越是樸素的愛與感動,越容易擊中人們內心*柔軟的地方,無怪乎很多網友看過直呼“想家了”“想爺爺了”。
三是天然攜帶的話題屬性。除了有笑點,有淚點,一部引發全民關注的傳媒產品,必然具有充分的話題討論空間?!渡妒桥迤妗凡⒎鞘且粋€囿于二次元受眾群體的小圈子產品,而是充分與中國社會現實交融,其中涉及城鄉差距、文化鴻溝、留守老人、過年返鄉等諸多社會熱點話題,每一個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通過這一短片,人們在獲得淺層次的生理反應(笑點淚點)、中間層次的情感體驗(思念親人)之后,還將向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延伸。
可以說,在“注意力是稀缺經濟”的互聯網時代,任何一部作品的走紅、火爆都并非毫無緣由,它一定是以一種恰到好處的形式出現,并有效切中了大眾的心理情感結構,引發了對某一、某些話題的廣泛探討。
回到這部短片所涉及的城鄉差距和文化鴻溝議題,有人認為短片夸大了城鄉差距,其實很多地區農民大都用上了智能手機,不至于費了那么大波折,還不知道“啥是佩奇”。還有評論文章指出,《啥是佩奇》是一場城市精英主義對鄉村的虛假想象,它假設農村中已經沒有“稍微年輕的人”,到處都是牲畜、柴火、炊煙和老年人,它使得村莊與城鄉完全“隔絕”起來,沒有互動和交流,這樣的鄉村不僅不具有普遍性,顯然也不符合現實。
應該說,短片這種處理確有不當之處,與當前農村現實也有脫節,但尚在可接受范圍內,上面的一些設定是為了構建戲劇張力,達到某種敘事效果,無可厚非。短片雖然對某些細節的呈現有偏差,但其緊緊抓住的一個焦點問題卻是毋庸置疑、不容回避的事實:在現代化、信息化大潮快速席卷每一階層、每一年齡段人群之時,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村老人留守在信息的孤島上。
盡管智能手機已經很普及了,但這些農村老人或出于節省或出于習慣等原因,仍選擇使用功能簡單、早已被時代淘汰的平板手機。面對各種新鮮事物、網絡文化、前衛理念的不斷沖擊、滲透和包圍,大多數農村老人在理解接受層面,畢竟不如年輕一代更有動力和活力,于是勢必會產生某種隔膜和不適應,這時,我們就應該對這些農村老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幫助和“啟蒙”。
“啥是佩奇”在短片中是一個笑中帶淚的溫情故事,但在現實中卻是農村老人與外界存在文化鴻溝的集中體現。我們希望,當全社會都在努力追趕時代,向前看、向前走時,總有一批人愿意等一等、拉一拉落在后面的人,尤其很容易被忽視的農村老人這一群體。只有停下來,回過頭,去觀照留守在信息孤島上的人群,并及時點亮“啟蒙”之光,才能有效打破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社群之間的信息鴻溝,實現文化和情感的雙重破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